劉達.製作「聲.音 The Sound !」SACD VS MQA-CD
文| 馬 田
聽多了劉達的錄音作品,現在我已找到亮點,劉達擅長製造大動態效果,這是其一,他對敲擊鼓樂的錄音很到家,從架設麥克風以至後期處理,全在他掌握之內,由此帶出另一重點,劉達的作品多數是效果直接,後期化妝相對較少,基於他喜歡嘗試新技術,同一款專輯會製出數個版本,24K 金碟、BluSpec、SACD…;近大半年劉達採用了 MQA-CD,我曾經訪問他,提及到製作 MQA-CD 相關技術,他說取樣率低於 96kHz 製出來的效果是最滿意,而製碟的PCM母帶也盡量保持錄音原貌,視乎需要作少許修改,換言之,MQA-CD 版本等同是劉達監聽版(Director’s Cut )。
剛面世的「聲.音 The Sound ! 」是音樂合輯,選曲包括鼓樂及一般室樂演奏,劉達寄來 SACD 及24bit / 88.2kHz MQA-CD 版,明顯是要我感受版本特色,兩張碟片連同CD層計算是 3 種聲效,比較之後的結論是MQA-CD 版動態全勝,發燒友要見識劉達錄製鼓樂那份霸氣及勁度,定必要聽這個版本,但我要提醒一句,MQA-CD 版是赤裸裸的錄音效果,聲音逼真的同時包含場地的噪聲,譬如說〈舒特拉的名單〉,在 SACD版本裡,那些環境雜聲和人聲,都不及CD和MQA-CD版明顯,SACD 的聲效表現細緻,樂器線條沒有MQA-CD般硬朗,也可以說聲音較為 Hi Fi,不過,聽了MQA-CD版〈嘎嘎〉和〈鼓詩〉是回不了頭,這樣說,MQA-CD 豈不是最佳版本 ? 非也,因為錄音沒修飾,聽孫佳依彈的鋼琴或〈皮亞佐拉〉小提琴演奏,是會少了一份美感,取決的方法惟有看器材特色,我建議膽機用家選 SACD版,要是輸出功率大,兼且控制力理想的晶體管擴音機用家,請選 MQA-CD,這是我的想法,不是絕對的,說到尾,劉達的錄音是傾向現實,不管那個版本,發燒友也應沒投訴。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0年12月號第471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
SKU: DR-SACD-002
HK$170.00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