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正斗無倫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Reference Recordings FR-747SACD (SACD/CD雙層碟)


文| Stephen


奧地利指揮家霍內克(Manfred Honeck, 1958年出生),近日跟匹茲堡交響樂團,錄製了一款揉合經典與嶄新曲目於一身的SACD。經典的,是已有無數版本的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而嶄新的,是美國近代作曲家斯塔基(Steven Stucky, 1949-2016)一套名為「靜謐的春天」(Silent Spring)四個樂章的作品。


霍內克展開他的指揮生涯之前,曾於一段頗長的時期擔任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樂師,而當今世上可能沒有比「維也納愛樂」更堅如磐石的「傳統堡壘」,因此可以理解到還有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傳統。由於霍內克的經驗獨到,加上早已有一定程度的修為,致令他勇於打破傳統,並不遵從前人一路以來普遍地一板一眼,不敢越雷池一步模式,怕一「出軌」便被衞道之士彈劾。


霍內克的貝多芬「田園」交响曲經過仔細的重新閱讀,徹底地重新思考。結果是交響曲的每一章、每一節的旋律出現以往從未有過的起承轉合,響度與音量的強弱所組成的動態,無間斷地把旋律交替地推向前或往後拉。關於霍內克詮釋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特點,其一是貝多芬在首樂章寫下了多個鳥鳴的場景,而把它們分配予長笛吹奏。但霍內克表示,長笛所營造的鳥鳴,每每易於被密集的弦樂聲「中和」了,甚至蓋過而不夠突出,因此以短笛雙倍的仿鳥鳴聲效來強調之,雖然這些鳥鳴時刻都很短暫,若非仔細聆賞,則不一定會留意到。其二是在第三樂章之中,霍內克表示他把農民的活動描述為一種鄉村舞蹈,他讓踏腳的效果加入樂曲之中予以強化這種效果。這種聲效雖然可聞,但不會很強調地惹起聽者的注意,而是適可而止。接着「暴風雨」場面之暴烈,定音鼓搥擊力度之猛,狂風暴雨的逼真,我認為只有1950年代托斯卡尼尼的經典版本,可堪與之比擬。很明顯一個事實是,霍內克並無意圖重新塑造貝氏「田園」交響曲,只是嘗試對聽了逾半世紀疲憊的耳朵重新感受這首早已爛熟曲目,依然感受其鮮銳度而已。


斯塔基「靜謐的春天」是一套四個樂章的現代管弦樂曲目,它的韻律令我想起小時候那些褪色黑白科幻,或恐怖電影那種懸疑、神秘的風格。唱片公司與霍內克的聰明之處,是利用大家熟悉的貝多芬曲目,來宣傳一些知名度略遜的現代音樂。當然「靜謐的春天」並無大家熟悉的旋律,但只要有心多聽一、兩次,定必可察覺其可聽性。

匹茲堡交響樂團,無論銳利度與精確性絕對臻世界級一流水平,音質充滿「肌肉」和能量,相信與霍內克在「維也納愛樂」待久了的背景不無關係。RR(Reference Recordings)從最輕柔的弱音到至響徹的強音都清晰可辨,貫徹其一向的發燒級天碟本色。整體音效以一言而蔽之:正斗無倫!

214 views

Comments


​最新文章
市場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