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聲音煥然一新 Pro-Ject Audio Debut PRO 黑膠唱盤組合

文|馬田

奧地利 Pro-Ject 剛推出了30週年版 Debut PRO 唱盤,一如過往設計, Debut PRO 是便捷型唱盤,即是唱臂、唱頭、控速通通安裝妥當,出廠前經過多番調試,隨唱盤附有一條訊號接線,確保用家能夠輕鬆使用,廠方想得如此周到,無非為了令猶豫不決的非黑膠用家再沒借口,這次由我親自拆箱然後接駁,亦覺得 Debut PRO 是簡單而實際,最合適習慣操作 CD 的用家使用,各位數碼迷是時候踏前一步,投入黑膠的懷抱 !


隱藏的心思

我心目中的 Pro-Ject 唱盤像 Omakase,由工程師決定使用那種唱臂,搭配什麼級數的唱頭,唱盤的結構由多少種物料組成....,若然拋低主筆這身份,純粹從初探討黑膠的心態來衡量,我倒覺得沒所謂,難得有專人替我組合出唱盤,何樂而不為呢 ? 看看 Pro-Ject 今次開出什麼樣的菜單,Debut PRO 核心設計屬於硬盤型,即是唱盤基座由 MDF 木板製造,以人手掃上 8 層光油作終飾,唱盤的另一個重要配件就是轉盤,就如普遍做法,由原件鋁合金壓鑄,為了加強抑制諧振 ( 震動以傳播式由轉盤傳至唱針,因此,抑震是任何唱盤設計的重要課題。),轉盤的內坑槽加入 TPE 阻尼物料,即使我常遇到新款唱盤,但很少看到類似做法,要麼是實芯鋁合金,要麼是鏤空,採用兩種物料相對算是少數,多少反映出製作上的心思。


度身定造唱臂和唱頭

Debut PRO 在其族譜中亦是極少數配置了金屬機腳,一般款式使用橡膠腳,金屬與橡膠的分別不僅在於密度和剛性,更重要是震動能量會儲存在橡膠,令唱盤整體穩定程度下降,這也是發燒友購買高級墊腳的最大誘因。從基座以至轉盤,全是針對物料的優化結構,而其餘部份是展示了品牌的創新元素,先從唱臂說起,原配是8.6”原條鋁合金臂管,外層包裹碳纖維,這是很特別的尺寸,唱臂的長度多數是 9”、12”,說起來,Debut PRO 的基座是比較細小,或許是這原故才特意製造出 9” 以下的唱臂,以獲得最佳有效循跡距離,同樣理由,唱頭亦需要特製,因為唱臂的長度和整體重量決定了搭配唱頭的重量,譬如說重量不輕的唱臂適合安裝較重的唱頭,以營造出豐富中、低音效果,相反,若是唱臂屬於輕型,那是沒可能使用外殼偏重的唱頭,臂與頭的選擇固然是有其學問,就這支 8.6” 碳/ 鋁合金唱臂,廠方與專門生產唱頭的 Ortofon 合力研製出特別版動磁唱頭,「 Pick it Pro 」以標準規格示人,我估計日後如要更換其他唱頭是不困難。根據官方刊出的資料,唱臂軸承外殼採用原件鋁合金由 CNC 銑床製成,完成後鍍上鎳以防銹及增強剛性,作為品牌紀念成立 30 週年的產品,與別不同是理所當然 !




安裝心得

交代效果前,也想簡略寫出安裝時的感受,這唱盤真的很容易使用,最值得我讚賞是輸出插座,常遇到是左、右兩個端子過於接近,即是限制了不能使用粗大插頭的訊號線,這唱盤正好是相隔有足夠空位,兩個端子中間是接地線,接妥線材後能用一字螺絲批修緊地線,這做法基本上換其他訊號線全沒問題,而地線亦不會鬆脫,所以要稱讚! 其次是供電的小火牛算是低噪,火牛不管大或細,總會存在電流噪聲,由於唱盤輸出是微弱訊號,經過增益放大後噪訊同時變得明顯了,今次接上電源後,稀有地沒聽到喇叭發出“嘶嘶”聲,做到這種程度我覺得合格有餘,而且唱盤接上地線後也沒有引起回路哼聲,整體令我感覺滿意 ! 最後要鄭重提及兩個小事項,我知道很多新手用家會按指引調整抗滑控制,以我經驗來說,做法可以靈活些,假如把唱針放於唱片盡頭空白位置,看唱針從沒有坑紋的位置滑向中心貼紙,滑過的速度太快便應提高抗滑,太慢便要放鬆抗滑了,要是調校不準,長期使用後唱針有機會側向某一邊,或會加快該邊的損耗,聽起來似是左右聲道不平衡,因此,最恰當做法是盡早查看抗滑情況,免得日後出現問題。另一項是防塵蓋,包裝箱內附有透明黑色膠四方蓋,經我實測發現播唱片時蓋上,整體聲音竟然有幫助,人聲咀形聚焦更集中,每當把膠蓋掀起,剎那間聲音似是較為開揚,再細聽下去便感覺中頻的密度不及閉合膠蓋,我建議各位 Pro-Ject 用家也試試比較,不同環境底下結果或會有變,對我來說,撇除聲音,合上膠蓋也可防止塵粒掉到唱片,播放時能減少“卜卜”雜聲,這不失為好處。



通過考驗

順利安裝後我進一步檢測唱盤的品質,使用 Fozgometer Azimuth Range Meter和專用測試訊號黑膠,查看唱頭是否調校準確,結果頗為意外,播放第一段訊號,儀器亮起綠燈,即代表左、右聲道平衡,第二和第三段訊號是獨立檢測左、右聲道,兩者竟然相差很少,僅兩格左右 ! 坦白說,唱針是很難造到百份百無偏差,而調校後在容許度兩至三格落差算是平常,換言之,這唱盤是可信賴,準用家無需要費心再調校 !





調校口味從換線開始

實際播放,效果如何呢 ? 先說原廠配置上陣的聽感,我認為聲音偏向清甜,播放三盲鼠 「The Famous Sound Of Three Blind Mice Vol.1」,其中〈Midnight Sugar〉熟悉的鋼琴變得清爽怡人,少了山本剛的彈奏特色,但換來寬闊分隔度,音場感受不到有擠壓感,另一方面,鋼琴的清脆、響亮卻很搶耳,簡言之,中、低音是瘦身了 ! 這是否今代 Pro-Ject 唱盤的聲底呢 ? 在下定論前,我選了另一張人聲黑膠作測試,我印象裡,陳慧嫻 「EVOLVE」的歌曲質感很強,最合適辨識人聲厚薄,當播出〈夜機〉我差不多可以肯定,原裝配置的中、低頻是較為輕身,因為慧嫻的聲線少了潤澤質感,按這情況重調味道是不難,絕大部份更換訊號線便能解決問題,我拿出一對使用經年的 Cardas純銅訊號線,換入後轉變真夠誇張,人聲重拾質感之餘,低音順理成章變得結實,重播〈夜機〉固然有明顯改善,〈凌晨舊戲〉節奏感亦隨之增強,結他聲彈跳力顯得非常生猛,鼓聲當然也是堅實帶勁,另一首〈歸來吧〉開首沉重鼓聲,效果快而深沉,這是製造良好的硬盤該有表現,加上動磁 ( MM )唱頭播流行曲是有特殊魅力,例如人聲厚薄適中,低頻絕無拖泥帶水,甚至是略帶粗獷味道的衝擊感,通通都是吸引 ! 從換線前後對比,可見這唱盤是大有潛質,只需要找到合心意的訊號線,效果便會大有進步,勉強也算是免調校之中的玩味 !


多做多錯 !

慣性使然,知道換線能改善效果,自然聯想到其他部份也能調校,換線的下一步就是加入墊腳,以為在原裝金屬腳下放入構造特殊的 THIXAR Silent Feet 便會升級,現實卻是適得其反,加上墊腳反而令低頻減弱了,而高頻變得幼細晶瑩,究其因是機腳本來帶有浮動卸震效果,結合 Silent Feet 內部吸震啫喱,令到唱盤從硬盤個性轉變為軟盤,就我喜好作取捨當然是返回原來狀態,所以說玩音響沒有定律,耳聽為實 !


中和濃味

了解清楚 Debut PRO的個性後,我感覺它是屬於年輕一代的唱盤,年輕人聽歌口味以流行音樂及爵士樂估計較為多數,古典爆棚比例上佔少數,以原裝配置播放流行曲絕對交足功課,聲音動態和音場寬闊度均是合理,換上爵士樂又是另一番滋味,像 STS Records 製作的 Ingram Washington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過往感受這唱片只覺喉底聲很濃, Washington的聲線壓得低沉,整體聽感就是質感豐富,當中或多或少受到特製 Siltech 麥克風線有關,今次的播放效果是均衡但不失味道, Washington 唱歌特色依然存在,喉底發出的嗓音製造男人磁性魅力,由爵士三重奏作配襯,音像清晰浮突,意態撩人的大提琴,散發出的魅力實在不亞於磁性歌喉,爵士鼓上的銅鈸不時發出光輝明亮聲音,在濃味中產生中和效果,感覺猶像細味音樂點滴,的確是吸引 !


總結

不諱言, Pro-Ject 唱盤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實際、簡單,但原來眾多型號是細分出不同級數,售價亦由大眾化至到中價位數萬元,Debut PRO 歸納為發燒級製作,難怪聲音比我過去測試的款式優勝,憑心而論,數仟元能買到這樣實在而聲音不錯的黑膠組合,今時今日稱得上是良心製作! 未擁有唱盤的讀者,Debut PRO是值得認真考慮 !



規格:

■轉速 : 331/3 , 45■驅動原理 : 皮帶驅動配備電子控速■訊噪比 : 68dB■尺寸 ( W×H×D ) : 415×113×320mm■重量 : 6kg■零售價:HK$8,800

■總代理:Audio Visual Master Ltd.23250266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2年9月號第492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1,000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