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力燒「Boom Fever」
top of page

勁力燒「Boom Fever」

ARCD-1028-23


文| 馬 田


這專輯是音樂堡最新製作,之前一輯「Boom」2018 年發行,相隔數年的「勁力燒 Boom Fever」有多方面與第一輯不同,選曲加入了〈Look For Star〉、〈Apache〉、〈Tequila〉、〈Isle of Capri〉,代替了之前某些歌曲,感覺與上輯最大不同是音樂多元化,「Boom」專注在樂器演奏。


製作人叢煒在專輯內提及使用了新的製作程式,能夠達到他想要的效果,為方便樂迷區分,從此配上 AR Technology 之名。珠玉在前自然會比較兩輯效果,就我所聽〈Drum Solo〉和〈Rhythm of Rain〉,明顯是新版較為扎實精準,聽低音鼓和筒鼓的力度份量和相位(時間)就清楚分別了,銅鈸的效果亦然,我們慣常說它的聲音是散出來,其實是指高音清澈地表現了微細層次,也算是樂器泛音,正常錄下來的樂器聲音從來都與真實所聽有出入,然而,經過處理後能夠接近的效果,AR Technology 在我來聽是更趨現實,銅鈸的聲音是清脆略帶硬,這種質感可謂活靈活現,逼真的力度鼓聲,比起「Boom」更肉緊,正因如此,叢兄強調製作「勁力燒 Boom Fever」會著重音樂元素,精心選出 50 - 60 年代動人歌曲,你可以說老歌欠缺花樣,但也不可否認旋律鋪排是合情合理,樂迷或發燒友也好,當聽得過多人聲發燒碟,對音樂的觸覺變得麻木了,沒留意音樂部分混入了電子合成效果,或是彈奏效果平平無奇,負責「勁力燒 Boom Fever」演奏的音樂人身經百戰,從錄音室到 Live 累積起無數經驗,每次埋班 jam 歌總是充滿默契,當中的音樂味最令叢兄感動。為使樂迷對歌曲產生共鳴,花了心機在小冊子寫上導聽介紹,各方面都做得完善,而且音質異常地逼真,沒理由不大力推薦給樂迷與讀者。



文| Keith


可能很多樂迷在唱片舖看到這張「Boom Fever」的封面設計,第一眼可能會認為它是一張硬式搖滾樂隊的專輯,再看看它標示著鼓與結他併燒的字眼,相信會有雖不中亦不遠矣的感覺!這張由《音樂堡》推出的專輯取名「Boom Fever」,但其實並非 Boom 到天昏地暗,每首歌曲低頻一浪接一浪衝擊著皇帝位,對筆者來說,較為有衝擊力的音樂只有第 1、2、3 與第 10 首,而且整張專輯的試機位非常多,第一首〈Drum Solo〉,筆者認為除了考驗器材對低頻的控制力,亦可以為喇叭擺位作一個參考,如擺位距離不當,會令整座鼓的形態撐得不夠寬闊,定位感大打折扣、Tom Tom 的線條模糊不清又或是銜接不夠流暢;第 2 和第 3 首,我會把銅鈸的音效視之為對器材的高頻處理能力的考驗,鼓棍在銅鈸上抖動的音效如果刺耳,代表可能是高頻過多,則有需要考量喇叭擺位以至配線是否恰當。其餘的歌曲則是上世紀三十至七十年代輕音樂為主,大多為當時在音樂流行榜佔一席位的經典曲目,經過重新演繹後製作成 ARCD(Acoustic Resolution Compact Disc),以藍調及爵士音樂為主,其中本人特別喜歡〈Aloha ‘Oe〉及〈Stranger On The Shore〉,除了筆者是結他音樂愛好者外,當中的 Hi-Fi 元素亦是十分豐富,當系統有一個理想的平衡度,所表達出來的結他音色輕重有致、弦音在箱體的共鳴聲悠揚悅耳,通透無比,低音 E 線、A 線既沉穩而且餘韻層次豐富分明,B 線與 E 線的嘹亮瑰麗、晶瑩剔透,傳真傳神!聽罷碟內 14 首音樂後,發覺這張以新技術重新製作的「Boom Fever」從錄音到後製都十分發燒。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3年12月號第507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24 views
​最新文章
市場動態
相關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