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do IO-XP動圈唱頭 量子飛躍
音響技術 | 梁錦暉 482期
屈指一算,原來我用了Kondo IO-M動圈唱頭已經長達8年之久,雖然它不是我收藏中唯一的唱頭,但在這段期間,我經常把它裝上唱臂上作為我的主力唱頭。如果你問我IO-M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答案非常簡單,它的仙女下凡般脫俗的音色讓我難捨難離。雖然它並不是十全十美,但拿它去重播人聲,尤其是女聲,真的有一種讓人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因此,多年來我都沒有把它放售的念頭。
話說回來,Kondo那麼多年就只有IO-M一款唱頭,而這款唱頭是2006年面世的,15年來一直沒有被取代,我也感到大惑不解。到了今年(2021年)的香港高級視聽展,在香港代理聲望音響展房中看到Kondo IO-XP,才知道原來Kondo早在幾個月前已經完成新唱頭的設計,到了7月5日,Kondo在facebook上正式公佈新一代的IO唱頭,在日本本土,新唱頭名叫「IO-X」,在日本國內發售,而國際版則名叫「IO-XP」,兩者唯一的分別是螺絲的顏色,IO-XP的是金色,而IO-X則是銀色。
IO簡史
「IO」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Zeus)的情人之一。70年代末,Kondo社長近藤公康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枚以純銀線繞製而成的動圈唱頭,就是以「IO」來命名。「IO」的誕生,震撼了音響世界,它開創先河,採用經過長期老化退火的銀線繞製唱頭的線圈,磁鐵則用上鋁鎳鈷(Alnico),優點是非常抗失磁;外殼是從兩片鋁合金夾着堅固的木材作磁鐵的基座。Kondo後來推出IO Limited,都是全人手製作的。90年代CD興起而黑膠沒落,Kondo停止生產唱頭好一段時間,直到1997年才恢復生產,那個時間,唱頭型號為「IO-J」。
2006年Kondo的總設計師蘆澤雅基重新設計IO唱頭,音色上作出了很大的改變,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新款唱頭售價竟然降低了,蘆澤社長此舉是為了讓這款唱頭在巿場上保持競爭力,這款唱頭的型號便是大家熟悉的「IO-M」。
15年的進化
IO-M面世後的15年,Kondo在調聲技術的發展從來沒有慢下來,熟悉這個品牌的發燒友都知道以前Kondo器材擁有非常濃厚的簽名音色,深受一班忠實粉絲歡迎和支持,不過,隨著這個日本品牌走向國際化,蘆澤社長多年致力把Kondo器材的聲音取向重新定位,以音色自然和人性化為本,並盡量保留Kondo脫俗的特色。蘆澤社長曾經告訴我,他調校器材聲音主要是以人聲及古典音樂作為參考,因為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交談聽到的都是人聲,所以要判斷人聲是否自然會比樂器聲音來得容易。然而以古典音樂作參考,尤其是室樂和交響曲,可以測試音場是否開揚,定位是否清晰。
如果留意Kondo近十多年在主力產品上的更新,例如M1000 MKII到G-1000、KSL-M7到GE-10、Kagura的誕生等等,都貫徹實現新世代Kondo的音色取向。
到了今年2021年,新一代的IO-XP唱頭終於面世,名字中的XP代表Experience(體驗)。新唱頭跟上一代IO-M在設計上其實並沒有作出很大的改動,甚至乎在材料選擇上,IO-XP跟IO-M也十分相似,兩者同樣使用鋁鎳鈷磁體、純鐵核心、鋁合金外殼和鋁合金針桿。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針桿末端的阻尼物料,Kondo用上全新的物料大幅改善循軌表現;此外,IO-XP內部的純鐵芯及鋁合金的切割比IO-M更加精準,讓設計師可以把磁力路徑的空隙收窄,效果非常關鍵,因為針桿末端的線圈會更直接受到磁場誘導電流,換句話說,IO-XP的動態相對IO-M大大提升了。
此外,IO-XP的外殼形狀跟IO-M也明顯不同,加上不同的內部結構,新唱頭對控制唱頭主體的諧振都有所提昇,根據廠方的說法,諧振控制的改善讓IO-XP聲音更加自然,音場更加宏大。
首次印象
其實在IO-X(P)開發到了最後階段時,剛巧碰上疫症大流行,世界各地都封關了,廠方根本無法帶同新唱頭去參加國際音響展,亦不能跟各地代理收集意見,唯有在日本國內從合作伙伴及寫手們搜集他們對IO-X聲音的意見,再加上廠方過往對國際用家期望的認知,最後終於完成IO-X的設計。
完成IO-X的最終設計方案後,日本國內對新唱頭好評如潮,訂單隨之而來,於是廠方也將第一枚國際版IO-XP運送到香港,趕及參加2021年香港高級視聽展,這枚裝上金色螺絲的唱頭的編號是001,亦是現在給我測試的那一枚。
當我收到IO-XP後,第一件讓我注意的東西是用來收藏唱頭那個木盒,作為一個IO-M的用家,很輕易便留意到新唱頭的收藏木盒比舊款的高貴大方得多,而且體積也大得多。事實上,蘆澤社長這個IO-XP項目除了要提昇唱頭的音效外,他還希望用一個很有份量的收藏木盒去給予用家一個深刻的首次印象,於是他專程在東京找到一家專門製造精緻小型木盒的廠家,讓他們為IO-X(P)製造一個美麗高雅的胡桃木盒,雖然這個木盒對唱頭聲音一點幫助也沒有,但我相信它會讓擁有它的用家有一份不能用文字形容的滿足感。
小改動大進步
上一代IO-M其實有一個缺點。讓用家十分懊惱,就是針桿的位置十分接近唱頭肚臍位置,每當安裝和調校唱頭時,針桿很多時給主體遮擋了視線,對於像我一眾視力不是特別銳利的發燒友來說,實在太難了!IO-XP則在這個環節上作出了很大的改良,針桿位置往前移了,肉眼很容易便可以看到唱針,調校的難度大幅下降,從前IO-M我一般花上至少30分鐘才可以初步調好唱頭的位置,現在IO-XP只需10分鐘便完成了。對於經常換唱頭的用家,IO-XP這個改動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另外一個連官方資料也沒有提及,但對於我而言卻很重要的特點,是唱頭尾部那4支接柱,比IO-M是輕微長了一點,別小看這改動,接柱長了一點除了可以增加唱頭接柱跟唱臂線插頭的接觸面,改善導電性之外,還可以讓連接點更加牢固,減少諧振的影響。
新舊IO大PK
既然有齊IO-M和IO-XP,為何不來一次PK,看看新舊款的IO唱頭在音效上有什麼分別。
我先用IO-M播放多段來自7張黑膠唱片的歌曲或樂曲,選曲包括廣東流行曲、爵士樂、古典獨奏音樂、合唱團等。然後把IO-M拆下來,換上IO-XP,再播放同樣的選段去進行比較。
IO-M
IO-XP
先播「連鎖反應 · 超白金偶像Remix」的《偶像》,主要是想聽陳百強及伴奏,廣東流行曲並不是IO-M的強項,然而IO-XP播放這類型的音樂卻有很明顯的提昇,陳百強的嗓子及配樂更爽快、更有層次感及更有質感,樂器之間的分離度也有很大的改善。以前總覺得IO-M播廣東流行快曲不夠奔放,聲音略嫌太斯文,而現在IO-XP的聲音就夠快和夠過癮!
再來一首葉蒨文的《零時十分》,我非常輕易感受到IO-XP的結他聲音比IO-M幼細得多。IO-M播放葉蒨文的嗓音,聲音本來已經毒性超強,有一種不吃人間煙火的特質,然而IO-XP更上一層樓,不單聲音毒性更濃烈,還多了一層「仙氣」包圍着,令我聽得雞皮疙瘩!
聽完廣東歌,我馬上轉台播一張爵士名盤「Duets」,一如之前的廣東流行曲,IO-XP呈現的嘴形變化比IO-M更生動,讓歌手的聲音更加活靈活現,大牛筋振動的變化也明顯得多,我彷彿感覺到弦線是特別的煙靭和有彈性。人聲與樂器之間跟之前兩首給我的印象都十分一致,分離度和立體感都有很大進步。
重播現場錄音証明了IO-XP在針桿末端採用的阻尼物料以及縮減磁鐵和線圈距離所下的功夫是沒有白費的,因為新款唱頭比舊款更能營造出現場的氣氛,分析力高了很多,微動態也提昇了,Miles Davis吹奏的小號能量收放表現得極之自然真實,甚至連他吹奏時嘴形的變化我也感受得到!
接下來我一口氣播了兩張發燒名盤,分別是「麥田之歌」和「黑教堂」(白色封面Gatefold頭版),兩張都是合唱團音樂,IO-XP分析力的提升讓我彷彿可以細數人頭。此外,IO-XP播放「麥田之歌」時,音場明顯比IO-M開揚,堂音跟人聲的比例也提高了,意味著IO-XP拾訊的能力的確增強了不少。重播「黑教堂」時,我也留意到管風琴的聲音跟人聲在大音壓段落下仍然顯得非常有條理,教堂的莊嚴氣氛更加濃烈。
鋼琴重播
作為一個喜愛鋼琴的人,我對系統播放鋼琴聲音的表現要求特別高,事實上,即使我沒有收藏唱頭的習慣或喜好,除了擁有IO-M外,我也擁有一枚德國Acoustical Systems Palladian鈦合金唱頭,目的是用來重播鋼琴音樂,因為它表現鋼琴鏗鏘的聲音,以及豐富的泛音,都令我非常滿意,總之,每逢我播放一些鋼琴好盤,我第一時間便會想起Palladian。相反地,當我想播人聲或小提琴,我便會想起IO-M,因為IO-M的聲音其實比起很多我聽過的唱頭都平順自然,人聲富有血肉感,小提琴木腔質感及馬尾毛擦弦的松香味,真令人繞梁三日。因此,這兩枚唱頭的優點可算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每次我想聽一台鋼琴加一支小提琴的音樂時,我也不知道應該用那一個唱頭才是最好!
如今IO-XP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因為它除了繼承了IO-M播人聲和小提琴超靚聲之外,在鋼琴重播有極大的進步,鋼琴不但鏗鏘有力,通透自然,而且聲音非常真實,重播自己非常喜愛的莫扎特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時,IO-XP的優點便相當明顯,因為鋼琴和小提琴的音效都同樣達到我心目中的要求,其實我的要求很簡單,我希望Ingrid Haebler的鋼琴和Henryk Szeryng的小提琴好像在我的客廳演奏一樣,聲音要真實自然,IO-XP就好像把IO-M和Palladian的優點二合為一,太難得了!
結語
今次測試IO-XP,見証了Kondo為實踐聲音國際化的目標又邁出重要一步。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IO-XP在原有IO-M的結構和物料上改動並不是很大,但實聽之下,其音效跟IO-M有著不止兩級的差距,進步之巨可以用「量子飛躍」來形容!
規格:
■種類:動圈唱頭■線圈種類:純銀線■針桿:高強度鋁合金■針尖形狀:Line Contact■內阻:1Ω■輸出電壓:0.12mV(1kHz, 5cm/sec)■聲道平衡:≤1dB(1kHz)■聲道分離:>25dB(1kHz)■柔順度:6.0×10-6 cm/Dyne■針壓範圍:1.7 ~ 2.0g■重量: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