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唱
- 音響評測
- Jun 2
- 2 min read
左圖: Joyce DiDonato 右圖: Elīna Garanča
文 |披頭
我聽音樂,人聲佔了很大比例,當中又以合唱和歌劇為主。我上一篇群英會說過,我去年年尾時聽了一場很愜意的音樂會,其中德伏扎克的「聖母悼歌」中的合唱由布拉格愛樂合唱團演出,十分精彩,為我在2024年的音樂活動劃上完美的句號。除了合唱,去年也聽了幾場很精采的獨唱音樂會,其中最有深刻印象的,一場是Joyce DiDonato,另一場是 Elīna Garanča,兩位都是女高音。
我不打算在這裡講這兩場音樂會如何精采,卻想說說為什麼我喜歡聽歌劇或古典歌曲的獨唱。我很多朋友對我說,他們「不懂」聽歌劇,尤其是那些男高音、女高音,常「揑」著喉嚨,把聲音「擠」出來,十分不「難頂」。但其實,唱古典歌曲的人講求美聲,用喉嚨擠聲音出來正是他們要極力避免的動作。之所以讓人有這種印象,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器材不夠好(不是主要原因😊),或者聽過一些學藝未精的人唱(你聽初學小提琴的人拉到走音,同樣道理)。我曾嘗試用一些容易聽的詠嘆調引我一些朋友聽,但只有一位中了毒,變了歌劇迷;其餘幾位沒有特別喜歡,但起碼他們改變了態度,不再認為歌劇「難頂」了。
明星級的歌劇人才有一副天賦的好歌喉,加上他們的音樂感,能以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表達曲意,很難不令人著迷。而男高音和女高音更有他們特別吸引之處。作曲家寫那些詠嘆調時,往往是為某歌劇明星度身而作的,是為了發揮他們的極限,而難度更是非常人能輕易克服的。
聽這樣難度高的作品,有點像看頂尖的運動員比賽,不論是賽跑或是跳高、跳水,或是游泳等,當運動員發揮出他們的極限時,不禁令人心裡感嘆,人怎能達到這樣完美的境界?同樣,聽歌劇頂尖歌唱家唱高音時,也會令人感到震撼!怎能唱到這樣高!我不止一次說過,我聽Pavarotti唱〈波希米亞生涯〉裡的「冰冷小手」時,每次都感到震撼!開始不久時,很多音都到了高音降A和降B,Pavarotti已經令人感受到他唱這些高音有多美而從容;到將近尾聲時,我每次都期待的High C終於來到了,每次都令我心中嘩然!我知道很多男高音都唱得到,但要像Pavarotti般的震撼,我暫時未遇過。
我認同歌劇並不是輕易能接受的,不過你一旦愛上,你會沉迷!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5年3月號第522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