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KEF Reference 1 Meta 高分析力、高指向性全新聽感

文|馬田



英國 KEF今年是 61 歲,這年齡對成年人來說並不老,距離退休尚有好幾年。通常有歷史的品牌,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進化,2021年後 KEF無論是產品的技術以至形象都再有提升,看外媒的報導,KEF 與名貴跑車品牌 Lotus 合作,於 2023 年正式推出的一款電能 SUV 轎車,標配音響是 15 個 KEF Uni-Q 同軸喇叭及 1,380W 放大系統,車主可選擇升級為至尊 3D版,喇叭增加至 23 個,輸出功率提升為 2,160W 並享有 3D 聲效。品牌之間的合作除了盈利之外還包含其他意義,最基本是藉機會超越以往形象,經過去年發起的紀念計劃,KEF 再度年輕化,帶動名氣和身價地位晉升另一層次,值得恭喜 !


徹底消滅背波

Reference 象徵 KEF 的技術,隨各年代演變,當中最為人熟悉是同軸單元 Uni-Q,同軸又可稱作點音源,高音和中音於同一點位置發聲,解決了單元相位不協調,實際做法是把高音單元裝入中音單元之內,外觀是兩者合而為一,當然, KEF 的同軸單元並非一成不變,就如最初認識的 Uni-Q 單元只像普通振膜,不似現今設計般在振膜上圍了花瓣般的凸紋,高音單元亦只是典形半球體,來到今天第 12 代 Uni-Q 沿用高音帶有聲波誘導設計的版本,中音振膜採用鋁合金製造,而重點提升是單元背部加裝了一片MAT 吸震板,2020 年 KEF 推全新 LS 50 喇叭時,所使用的 Uni-Q 單元便是 Meta 版,這是 KEF 與靜音科技集團 ( Acoustic Metamaterials Group ) 合力研製所得成果,AMG 的專長是研究隔音物料,服務對象以酒店為主,而 MAT 是一片結合30條管導的圓片,縱橫交錯的佈局看似迷宮陣列,貼在單元的磁鐵背部,能吸收 99 % 背波,使得音箱之內大幅度減少氣流亂撞,甚至是駐波也被解決了,因此,即使 Reference 1 Meta 音箱是長形方角,單元播出的聲音仍是很乾淨。



要求算高

今代 Reference 系列由 3 款型號組成,因應是書架型三路分音設計, Reference 1 Meta 配備一個第 12 代 Uni-Q 同軸單元及一個 6.5” 鋁膜低音單元,另外兩款型號是座地式三路設計,Reference 3 Meta 和 Reference 5 Meta 亦使用相同的單元 ; 兩款均配置更多數量的低音單元,然而,頻率響應方面竟是非常接近,以規格論,靈敏度 85dB / 4Ω,最大輸出聲壓是 111dB,可承受 200W 功率,對擴音機輸出功率和控制力不能說無要求,這次使用 The Gryphon Diablo 300 合併擴音機搭配,應算是合襯吧 !


活靈活現

很久沒聽 KEF 的新款喇叭效果,今次測試 Reference 1 Meta 配上原裝 S-RF1 腳架,這腳架用了方形設計,以雪白色襯托 Reference 1 Meta,塑造出不落俗套的純美觀感。 在聲音上為配合完美造型,我選了荷蘭 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系列線材,期望能突顯出 KEF單元特質,順利連接 Diablo 300 合併擴音機,先由美國 Cary Audio 新寵 DMS 800 PV 播放訊源,一來便是日本鬼太鼓座的「怒濤萬里」DSD64 ,藉音樂想了解這款喇叭的整體表現,譬如說音箱質素和單元擴散表現,在播放〈鼕々 Tou-tou〉,我感覺這喇叭很合適在小空間裡使用,在條件有限的地方裡聆聽音樂,低頻量感實屬次要,空間感、定位表現、清晰度才是重點,這些元素可以說完全勝任,鬼太鼓座的錄音效果在我來說是有好幾個特色,樂器定位非常明確、空間感寬闊、聲音層次計算準確,音樂演奏編排十分懂得利用樂器的聲音特質,製造能刺激聽覺的層次,三味線的撥弦襯托太鼓聲便是樂團的招牌動作,KEF 的 Uni-Q 單元播三味線的效果真是殺人於無形,聲音既表現了撥子撥弦的急速,撥子刮、挑弦線的硬質感,描繪得極為細膩,這表現與單元振膜材質有極大關係,今代 Uni-Q 加上了 MAT,自然是減少了互相干擾,另一方面,6.5” 鋁製振膜低音單元本身具良好剛性,反應敏捷之餘失真也較少。Uni-Q 在延伸方面,高頻輕易攀升至超高範圍,播放鬼太鼓座的音樂可謂正中下懷,聽到的鼓聲能分出大細鼓形態,位置不僅有前、後感,太鼓的高度也反應在聲音裡,而三味線亦在撥弦間流露了寬廣殘響,以書架喇叭來說,聲效達到如此仔細已是很不錯,隨後而來的驚喜更大,比起形態更重要是箱體沒發出震動共鳴聲,至少在合理的座位距離內沒聽到諧振聲響,這首音樂的頭段是一輪急衝低頻,夾雜了太鼓震撼勁度,單是這數十秒演奏足以令音箱發震,此刻所聽鼓聲清晰分明,音場深度和闊度的比例也非常理想,可見 KEF 對產品的嚴謹不只在於單元質素,最基本的箱體與腳架也沒忽略,這是值得欣賞。


角度決定效果

分析力、細緻度、空間感...通通令我滿意,人聲感情又如何呢 ? 交代效果之前,必需先說明擺位方式,我感覺它不需要 toe-in 大角度,以正常擺放 (0°)toe-in 大概 1mm 便足夠,假如角度更大,人聲無疑是纖細,但亦聽到不少口水聲尾,這是因為 Uni-Q 單元的擴散特性,追求質感的話,我建議 toe-in 較少為之合適。今次測試是 toe-in 1mm,播放陳潔麗「15」ARM SHM-CD,其中〈傷痕〉是三把女聲合唱,以大提琴作伴奏,聽這首歌我找到熟悉的 KEF 感覺,略為飽滿的人聲表現了質感,左、中、右分明的位置是有立體感,聽著暗晦的大提琴低音,我更確定現在的 toe-in 角度是合適,再聽她們合唱那部份,甜美和諧的歌聲反映出 Reference 1 Meta 並非只得理性分析。



變回昔日感覺

實話實說,Reference 1 Meta 應屬於理性,因 KEF 廠房早已實施高科技生產,產品從規劃便運用電腦預測分析,完成裝嵌後經精密儀器複檢數值,最後送入無殘響室測量整體聲壓及失真,製造的流程較少人為口味影響,由另一角度來思考,廠方投資在龐大生產線,追求的目標是精準,與昔日講求味道已是截然不同的取態。至於用家選擇使用真空管擴音機或晶體管擴音機作驅動,衍生不同口味是另一回事了,這次測試在後段,我嘗試用「西電」WE 91E 300B 合併式擴音機,搭配之下 Reference 1 Meta 也能播出真空管的味道,譬如說播放 「The Wonderful Sounds Of Female Vocals」SACD,人聲明顯是增添了自然和暖味道,Julie London 唱的 「Cry Me A River」是 50 年代錄音版本,就聽感而言我覺得是新舊共融,一方面突顯了新版 Uni-Q 的乾淨、清晰,同時亦存在舊年代錄音,側重於中頻厚潤這特性,重要是鋁膜單元的個性與 300B 真空管產生了化學作用,呈現的人聲充滿了自然和暖,感情表達更是入木三分,可見 Reference 1 Meta 搭配擴音機是有靈活的一面。



總結:

只要是合適搭配和擺位正常,自然會有一定的質素,在我來聽,Reference 1 Meta 似乎合適用在小空間裡,無需大 toe-in 角度,喇叭擺放在一般電視櫃的闊度距離便會聽到具有 “肉感”的人聲 ,就算是聽鼓樂,低頻量感亦會填滿空間 ,可以說是環境的影響較微。總括是Reference 1 Meta 具有高分析力及超強聲音擴散, 一旦落在試音室般寬闊環境裡 ,四邊牆壁距離喇叭較遠,是有另一種玩法,可以透過調整擺位和toe-in 角度,把Uni-Q 同軸單元的特性全面發揮,不管是隨意擺放或認真考究角度位置,同樣能播出水準,關鍵僅在於用家想聽到那種效果,設計是十分理想的書架喇叭。


規格:

■單元 :Uni-Q ( 25mm 高音單元 / 125mm 中音單元 ) / 165mm 低音單元■靈敏度 :85dB■頻率響應 :45Hz - 35kHz

■阻抗 :4Ω■建議擴音機功率 :50W - 200W■尺寸 ( W×H×D ) :205×440×422mm■重量 :18.2kg■零售價 :HK$69,800.

1,018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