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urmester BC150 揚聲器邁進新一頁 耳界大開

文|馬田



2021年全球豪華房車銷售排名榜,Mercedes-Benz 躋身頭三位,世界頂級品牌若談合作,從來都是先看對方的實力,再考量其他現實問題,例如生產流程是否達到某項標準,像環保意識在歐洲各國受到重視,可以說是達成合作的基本條件,Burmester 為Mercedes-Benz 及 Porsche 提供高端汽車音響已有段長時間,可見 Burmester 的生產水平持續穩定,不僅是車用音響系統,High-End 音響也朝向更精確的方向。品牌於 2017 年慕尼黑 High-End Show 舉行發佈會,現在回看這件事便覺得是揭開新序章,當日首度展出旗艦揚聲器 BC350 及 175 黑膠唱盤雛型,在這之前 Burmester 從沒製造黑膠唱盤,也沒有製造重量逾 400kg 的揚聲器,兩款產品自然成為矚目焦點,轉眼過了 4 年後,2021 年「香港高級視聽展」,新漢建業在疫情影響底下仍為品牌的第二旗艦揚聲器 BC150 舉行發佈活動,對於發燒友來說,旗艦 BC350的體積及重量未必能順利帶入家門,BC150 相對較有機會,乍看來它就是旗艦的細一號版本,吸引力當然大得多。


以科技換取成果

BC150明顯是旗艦的後繼型號,若按系列來分等級,BC是現役最高檔次,排在它之後是 BA及 B系列,這兩個系列可稱為 Burmester 的傳統設計,個別設計元素 ; 背部加設可調控鋁帶高音和側射低音,BC系列仍有,而品牌一直堅持音箱採用高䠷修長設計也是沒變,從 B系列至 BC系列是一個完整的演變,品牌在音箱製造方面,一直都很著重堅固性,與今天不同之處是以往未有從科學角度來徹底解決諧振。以我僅有的認知範圍,製造揚聲器的方式大致分作因循傳統和使用電腦輔助,Burmester在建構旗艦 BC350用了十分穩健的做法,我相信當中獲得的成果應有投入到 BC150身上,包括在前期運用有限元素分析(Finite-Element-Method) 擬定箱體的結構,即是把單元、音箱製造物料、尺寸比例、各部份形狀...均納入計算範圍,並配合由柏林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其中「*流體力學和聲學技術研究所」的物料研究報告,綜合所有數據分析建構成形,之後在無殘響室使用高精度激光測量儀對箱體作最後的檢測,目的是要精確檢出產生微細諧振的部份加以修正,換言之,音箱是度身訂造,單是說投入於前期製作及製造成本超越了昔日的水準,實際得出的聲音表現肯定只會更好。

*流體力學泛指氣流力學,套入揚聲器的工作方式,即代表研究單元發出的直接聲響和背波產生的氣流動力。



活門有玄機

BC150 延續了旗艦 BC350 的特色設計, 只是略為改動了部份功能,譬如說 BC150 的音箱不可轉動,也不設聆聽模式選擇,除此之外,音箱高度改為 143cm,比較 BC350 是矮了48cm,深度亦減了 40cm,BC150 是 60.1cm,音箱重量更大幅度削減至 180kg / 每個,整體而言的確是更容易安裝於家居環境。不過,若論及外觀造型,BC150 並未有大改動,其結構也理應按比例作調整,就我所見,音箱外圍是重型實芯鋁合金框架包裹 MDF 板,兩側斜線抑震板應是 4mm 鋼板,據廠方透露在 3 種物料之間塗上特殊阻尼物料,藉以吸收微細震動。音箱的背部可見是整片光滑鋁合金表層,在下方設有活門,拉開活門便是雙接線柱,4 個扭插相當粗大,很合適使用大線徑喇叭線,在接線柱的上方有個鋁製旋鈕,它是附帶刻度,用作調控背部氣動高音的輸出量,默認設定是 1 度,上限是 7 度,其後我嘗試調上至 2 度,發現差距頗為明顯,這方面在下文將繼續交代。而它使用的鋁帶高音和 12” 低音單元同樣與旗艦 BC350 相同,唯獨中音單元是採用全新製造的橢圓音圈,看來 BC150 多少也帶點旗艦的味道。值得一提是附贈的跳線竟是厚身銅製造,我遇過不少名貴喇叭,但絕少例子是著重跳線的品質,更加少見會有專門收藏跳線的裝置,在活門的背部貼上了絨布並裝有 4 個小圓扭鎖,如沒需要使用跳線,那便能鎖在活門背面,有了這設計便不怕掉失跳線了,真夠窩心啊 !



高度防禦

基於 BC150 不會轉動,它的金屬底板主要功能就是隔絕從地面傳來的震動,令音箱不會接觸到地面,正因這設計,音箱的調節不在金屬底板,是在音箱底部,這次我沒有調整高度,因為試音室的座位距離已有輕微低於中音單元,若再調高恐怕會聽到天上來的聲音 ! 以BC150的重量即使在它底部加上滑墊,移動 toe-in 角度亦有困難,它的重量主要來自使用大量鋁合金,外框和內部的強化支撐管全是實芯鋁合金製成,這樣做無非是為杜絕諧振,甚至是禁止引發的機率,因此,最有可能產生震動的單元;12” 低音單元、6” 中音單元及前、後兩組鋁帶氣動高音,全部使用預壓力 ( Preload Forces ) 安裝於鋁框,連接單元的分頻網絡為免受牽連,特別製造了一個鋁合金箱子嵌上線路板。在我來看 BC150 的音箱包含了許多抑震技術,這些我曾經在測試不同輔件時體驗到,像三名治結構、特殊阻尼物,這些都是效果明顯的做法,而關鍵是 Burmester 花了投資在前期預測和動力學研究,運用起來更有效發揮出功效。


全方位照顧

Burmester 揚聲器聞了名是動態龐大,今次測試 BC150 也沒例外,調好了擺位我坐下來認真細聽效果,發覺這款次旗艦確實是有其獨特之處,例如前、後兩組鋁帶高音,效果好比全方位發聲,云云 High-End 揚聲器之中,以針對克服環境的前、後擴散設計實在不多,高頻全方位覆蓋的好處是營造出無可比擬的空間感,聽現場錄音的交響曲演奏或是感受樂器定位,同樣佔先天之優,甚至是不怕與貴價高音單元作比較,因為單元的發聲角度是有限制,而在音箱背部加輔助式高音,不管輸出量多或少也是實際的效果,這是與揚聲器借助擺位來切合環境反射完全不同,因應這種特質, BC150 的空間感將是無形無相但實在,這是很奇妙,同樣地,它安裝在側板的 12” 低音單元也發揮了震裂地殼的驚人威力,但沒有令前障板的闊度增加,我估計 BC150 是有能力播出 100dB 過外聲壓,所以才需要穩如泰山的牢固音箱來杜絕震動。總的來說,BC150 開拓出音樂的新天地。



驚天動地

測試過程反覆聽了各種音樂訊源,像 SACD 、MQA 及 DSD...效果都是非常動聽,每每是不想停下來,某些過往播放效果未如人意的專輯,經 BC150 播放出來,真是丁點訊號都沒浪費,Pink Floyd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可謂人手一張的經典, 不過,自從 Analogue Productions 在 2021 年發行了全新立體聲 / 5.1聲道雙層 SACD 之後,歷代版本可能會給比下去了,因這版本是從 Pink Floyd 的監製 James Guthrie 手上取得原裝模擬開捲帶,重新製造 SACD 母盤,音質當然屬於發燒佳品 ! 當 〈Speak To Me〉播出來馬上感覺中/低頻有黑膠般的厚度,最低一浸低頻不知不覺間滲到雙腿,不斷潛下去的低頻竟是兩邊外側包抄,與中間的兩個 12” 低音單元無縫銜接,豐滿程度儼如加了超低音喇叭 ,低頻完整盤據音場下方,隨著我把音量提升,這份飽滿能量向前溢出,龐大的量感卻沒有過剩或在房內產生駐波,這便令我覺得奇怪了,於是我重新觀察 BC150 的結構,發現前、後兩組鋁帶高音對整體平衡度起了極大平衡效果,其次是箱體外側下方的疏氣孔有輔助效應,撇開12”單元的背波在箱內誘導排外,單是看氣孔外的斜條鋼板便能想像到,這是有效疏導氣流,令整體聲波不會亂喘,怪不得低頻量大之餘毫無混濁,變相減少了能量積聚,令低頻更具均衡的輸出。因此,聽〈On The Run〉時感覺受到歌曲的壓逼感,但又不覺得失控,但凡有聽過這專輯的人都知道,歌曲利用誇張營造心寒、迷幻...等等氣氛,此刻由 BC150 播放極具有重重包圍的感覺,走不出這個迷離國度,老實說,若環境能配合,聽 12 “低音單元的效果是非常過癮,無奈那是雙刃刀,後級要是對單元的控制力稍有乏力,效果便會失控,這次我僅使用一對喇叭線,在配置不高的情況底下,可見 BC150 並非是難以駕馭。


1度決勝負

對我來說測試 BC150 是再次用聽力見證,經由科技成就出的效果,我欣賞 BC150 靈活結合側面發聲的 12” 大單元,成功造出震天效果,而背後高頻的調控更可用“神奇”來形容,從最初使用 1 度至後期升至 2 度,聲音出現的分別是十分明顯,在平衡三頻層次和擴展空間感之餘,更提升了高頻質量,每趟測試高端揚聲器我也強調,上等高音單元對聲音的幫助不僅是改善延伸,或令高頻變得非常通透,實際也影響到呈現樂器的質感,就以播放 「Burmester III CD」為例子,〈A Time For Love〉是一首簡單鋼琴伴奏的爵士女聲,曾經在不少系統播放此曲,總感覺效果一般,可以說是聽不出歌曲有什麼特別,在調校後聽這首歌,鋼琴忽然像換成名貴的演奏級大三角琴,亮麗琴音散發出通透玲瓏質感,襯起 Melissa Walker 的歌聲特別優雅性感,細緻度的進展是將 Melissa 吐納和咬字忠實地反映出來,只不過是上調一級,想不到就是華麗轉身,我相信再挑剔的金耳朵,面對 BC150 會是無可投訴 !





總結:

數年前當 Burmester 的創辦人 Mr. Dieter Burmester 離開塵世,外間普遍是擔心品牌後繼無人,現在聽了 BC150 後我感覺是品牌預備迎接另一高峰,不管是從生產技術層面或是談論聲音質素,Burmester 同樣是給予我驚喜,聽聞品牌草擬了一套新的發展路向,發燒友從來也樂意接受品牌作出新嘗試,有變化是比一成不變要好,若閣下未感受過今天的 Burmester,那應當找時間去了解一下。


搭配器材:

■CH Precision D1.5 SACD / CD 轉盤■CH Precision C1.1 解碼器■CH Precision T1 時鐘產生器■CH Precision X1 線性供電器■Dan D’Agostino Momentum HD 立體聲前級■Audia Flight Strumento n°8 單聲道後級■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線材■THIXAR Silencer_iZ 電子隔震台


令人心悅誠服的

極品揚聲器

文|大草


德國Hi-End音響名牌Burmester在2017年的慕尼黑音響展,推出售價接近30萬歐元的旗艦揚聲器BC350,憑着其無懈可擊的製作工藝與超卓無匹的重播音效,不但成為這一屆音響展備受注目的明星級器材,也躍升為世上屈指可數最頂級的其中一對揚聲器。由於BC350體積龐大(接近2米高,420毫米濶,1米深),重量驚人(405kg),再加上超高昂的售價,就算是Burmester的忠粉相信亦難以擁有,所以廠方把BC350製作技術大量下放而成功開發的次旗艦揚聲器BC150在四年後面世,便變得順理成章了。

雖然BC150仍然是身價超過110萬港元的超級揚聲器,1433高×309濶×601深(mm)的身型也頗為龐大,不過擺放在300平方呎的本刋試音室並不覺得逼夾,180kg的重量只要費點勁也可以微調擺位。換句話說,只要閣下季子多金,想把BC150據為己有也容易得多。要考驗BC150的能耐,我選來近月聽得最多的音樂軟件 「2022原音精選」的SACD試聽白版。轉瞬聽完整張光碟,坦白講,在試音室這裡,已經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沒有聽過一對喇叭的聲音有這麼高的密度,微動態是這麼縝密,高頻伸延是去得那麼盡而從容,低頻下潛得如此深邃而緊湊,中音是這麼厚潤而且線條是如此清晰利落,音場擴散的恢宏和音像聚焦的銳利穩定,也是一等一的高水準,令人讚嘆!聽陳慧嫻在「Evolve」重唱〈玻璃窗的愛〉,色士風吹奏的引子清脆嘹亮,吹口簧片的細節和銅管的金屬味帶來栩栩如生的感覺。到慧嫻唱出熟悉的歌詞:「今天能共你一起....」她那把經過卅載歷練的成熟亮麗嗓音,唱功明顯已臻化境,她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感情的拿揑更是提升至另一個層次,BC150把慧嫻的歌聲播得玲瓏浮凸,七情上面,襯上全新的音樂編排和出色的伴奏,令歌曲的動聽度爆哂燈!聽理察史特勞斯的〈節日前奏〉,Meyerson Symphony Center那座體積龐大的管風琴以極柔弱的和弦奏出引子,跟着在低頻長音的襯托下,銅管樂漸次加入奏出光輝燦爛的音符,營造出騎士進場時的莊嚴肅穆場景。BC150播放管風琴的低頻既深沉又充滿暗勁,銅管樂的齊奏協調合拍,辛辣璀璨,而且長號,小號,法國號,柔音號和低音號的獨特音色卻又清晰可辨,層次分明,加上定音鼓的節奏和銅鑔的光芒四射,整首樂曲播得音樂性和音響性兼備,氣派萬千!重播「牛牛」以鋼琴奏出李斯特改編「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鋼琴獨奏版本,BC150把「牛牛」高超有勁,舉重若輕的精煉鋼琴技巧盡顯無遺,他彈奏Steinway Concert Grand大三角琴那種清晰亮麗的琴音,澎湃激昂的最強音擊弦,行雲流水式的柔音造句,都播得超級像真傳神,加上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的豐滿堂音,簡直令我獲得有如身歷其境的現場聆聽感受!



規格:

■頻率響應:34Hz - 20kHz■阻抗:3Ω■靈敏度:88.5dB■單元:ATM 氣動高音×2 / 180mm 中音單元 / 320mm 低音單元■建議功率:400W■尺寸 ( W×H×D ):309×1433×601mm■重量:180kg■零售價:HK$1,160,000.

■中國 ( 包括港、澳地區 )總代理:新漢建業有限公司.電話: +852 2489 8068

458 views
​最新文章
市場動態
相關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