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 密〉神秘、莊嚴、歡樂的藏族音樂
瑞鳴音樂 RMCD SA21
文| 披 頭
西藏永遠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藏族音樂亦一樣。這張專輯〈藏 ‧ 密〉的 9 首樂曲,除了神秘,還帶莊嚴和歡樂,反映出西藏更多不同面貌。演奏的樂器有中有西,中樂如琵琶、古箏、二胡、笛、阮等;西樂如弦樂、圓號、小號等。另外有些連名字我也未聽過的如嗶旺、扎念、骨號、海螺,再加上一些打擊樂等,可能就是藏族的樂器吧!正是這些樂器,帶來濃濃的藏族風味。
神秘和莊嚴,就由第一首「儀式」散發。長長的低音法號,配著滾動而來的鼓聲,還有深沉的男聲好像來自陰間的訊息,令人感到有點不安,氣氛十分嚴肅。隨著樂曲的進行,漸漸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好像與浩瀚的宇宙連一起,呼吸也不期然慢下來,心內變得無比的平靜。這一首最能讓人一聽便馬上感受到藏樂的獨特風格!
除了這首「儀式」,其餘樂曲展現了藏族音樂的各種其他風格,有「果諧,篝火」描述年青男女圍火歡樂歌舞;「雪域光芒」的優美;「古格黃昏」開首由塤吹出序奏,不但優美,更是古意盎然。
樂曲其實都很簡單,多數都屬 5 聲音階,但經過高明的編曲,把這些民間音樂都豐富起來。例如在「果諧,篝火」中,其實旋律只是簡單的:mi re do la sol la,由開始簡單的笛子吹出,然後漸次加進其他樂器,氣氛愈來愈熱烈,最後加入人聲的么喝聲,令人感覺到那「由早跳到晚」又「由晚跳到早」的忘我境界。作者是藏族的音樂博士覺嘎,經過多年的「採風」,搜羅西藏各地的民間音樂而編成。
〈藏 ‧ 密〉的音效絕對一流。在第 1 首「儀式」中,低音法號的共鳴,鼓聲的迴響,喃喃的男聲低吟,在宏大的空間,共同製造出一種詭異卻又平靜的氣氛。其他樂器不可替代的獨特音色,例如拉弦的「嗶旺」(第 3 首)、彈撥的「扎念」(第 4 首)等較少聽到的樂器,都被生動地捕捉。雖然沒有令人嘩然的誇張效果,但勝在自然,無論音場和樂器的質感,都能令人覺得一切都那麼真實和理所當然。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5年7月號第526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藏·密》SACD
RMCD-SA21
藏族音樂作為青藏高原上壯闊歷史的濃縮和展演,遠觀神秘,近聆則豐美動人。包括音樂在內的藏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對古代先民的追溯和尊重,亦是對古老文明的精華展現,更是對至高至純的人文追尋精神的頂禮膜拜。
專輯既包含原汁原味的藏族各地燦爛民間音樂形式,亦收錄有極難聞見的西藏昔日宮廷樂和專業古典音樂的曲目。《紮念風韻》和《弦子·香格里拉》淋漓展現特色藏族樂器或嫵媚或粗獷的特色風情,《果諧·篝火》傳神描繪藏族男女圍著篝火徹夜歌舞的狂歡場面,《達果雪山歌》動人吟唱唯美的雪域愛情,《辭嘉·對歌》則活畫藏族戀愛男女猜心鬥嘴的俏麗場面。莊嚴神秘的《儀式》,撫古追今的《古格黃昏》,愜意秀美的《夏日的林卡》,以及璀璨童聲演繹的宮廷樂《卡爾魯》,都多維度地描繪展現了藏族音樂俯仰生姿的情貌。西藏紮西崗寺轉世活佛堪布-更尕松保仁波切親禱六字真言及菩薩讚頌,令人心地澄澈,歡喜安寧。
專輯中所借鑒的幾種珍稀罕見的藏族樂器,不但音色特殊動人,更有著不為世知的奇聞逸事。神聖莊嚴的法號,形制非常巨大,吹奏者據說要經過特殊的訓練 —— 嘴唇在湍急的流水中練習吹氣。骨號傳說最早是用難產而死的女子的腿骨製作的,未償心願的女人魂靈會保佑骨號吹響時許願者得其所求。海螺聲除了通知僧侶集會,據說更有消除冰雹的神力。
本張專輯由藏族博士後作曲家覺嘎多次采風耗時數年完成創作。專輯錄音特邀亞洲錄音大師李小沛操刀,于亞洲最大錄音棚 —— 中國中央電視臺480平米錄音棚精湛錄製,重現無比遼闊的雪域高原的磅礴天籟。作品母版則飄洋過海送至日本JVC-XRCD技術中心全程後期製作,並邀請美國格萊美獎評委Joshua Cheek提供寶貴意見及撰寫英文文稿,作品風格秉持瑞鳴唱片將中國音樂國際化創作理念,飽滿重現雪川晶瑩、經幡飄舞和酥油的溫暖氣息。
曲目:
01. 儀式
02. 果諧•篝火
03. 弦子•香格里拉
04. 紮念風韻
05. 辭嘉•對歌
06. 古格黃昏
07. 囊瑪•吉祥光
08. 夏日的林卡
09. 雪域光芒
藏密 SACD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