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ravo Audio Ra-c-cu 帶來巨聲衝擊 EAMT 氣動式入耳式耳機
top of page

oBravo Audio Ra-c-cu 帶來巨聲衝擊 EAMT 氣動式入耳式耳機

文|馬田

近半年裡我測試耳機的次數不多,挑戰性是一次比一次高,最近收到的 Ra-c-cu, 這款耳機的難度系數是珠穆朗馬峰級 ! 用家若不能征服它,會感覺聲音朦朧,高音撐不開,更甚者會以為是交越失真,一旦找到合適的使用方法,它會播出名貴喇叭的聲音,分隔度、密度和層次感均能媲美蓋耳式大耳筒,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能否登峰就要看閣下的功力了 !


拒絕平凡


不瞞大家,代理初次交來並非銅版,而是鈦金屬版 ( Ra-c-ti ),以我所知這系列尚有鋁合金版 ( Ra-c ),我對 ti版 和 c版之間作了比較,還是較為喜歡銅版的聲音,因此便選了銅版作測試,查實 3 款版本使用相同的單元組合,自家製 8mm 氣動式高音及16mm 動圈單元,故此,頻率響應也一致,10Hz - 45kHz,若品牌網站列出的規格沒錯誤的話,3 款的差別僅在於耳機外殼,這是非常明顯的了,從規格就可看出這系列是有三大原則,首先是採用氣動式高音,其次是耳機背殼採用產自台灣的相思木,最後是發音導管整個部份採用精密陶瓷,至於搭配的金屬,我認為是調味工具。這三項設計原則斷定了耳機的聲底,同時也導致製作成本變得高昂,當然,製造耳機的方式是五花八門,而採購原材料也沒甚麼大難度,作為生產商是沒必要牽涉到開發過程,產品的製作水平完全是設計者的取態,oBravo 產品之所以瞄向高階用家,全因創辦人 David 由始至終沒意造出 「Me Too」產品 !


近場感受

oBravo的氣動高音是自家製作,就我所知,這類型單元事必要在特定環境裡進行,但凡是生產高規格部件,成本肯定是昂貴,出來的效果也有風險,明知困難仍堅持下去,全為滿足耳機迷的要求,oBravo 一直標榜氣動高音及平面振膜,兩者均屬於品牌專利技術,分別於德國和美國註冊了專利,AMT 擁有超強的延伸能力,現存的動鐵或動圈單元達不到 30kHz 過外頻率,任何東西都是有利有弊,AMT 對分頻器有很高要求,不僅是頻率的銜接,連帶聲音相位都受影響,David 從沒提及關於分頻器的設計,但強調 AMT 和動圈單元的排列是參考交響樂團的樂器編制,聲音低沉的樂器在後排,高音樂器排在前面,於是在耳機腔體內, AMT 設於動圈單元前面,務求協調相位及清楚呈現樂器的定位,他說耳機沒法與喇叭的效果相比較,耳機所表現的是近場聆聽,因此,定位就變得很重要。


媲美樂器

無可否認,耳機的結構與喇叭是有很多相同之處,譬如說對耳機外殼的研究是不比喇叭音箱簡單,現在的高價 IEM 普遍選用貴金屬以減少諧振,務求令聲音達到純美效果,這樣的設計差不多是標準了,基於David 的經驗,深知金屬製造的腔體對於聲音是有利於層次表現,可是無法達到木腔體那樣的溫暖聽感,長久以來,木材是樂器的主要製造物料,然而,並非用了木材聲音便會無緣無故變好,木料需要作特別處理才有防腐的效果,長久使用亦不會因氣溫變化而造成裂痕,不同的木質在處理後帶來的影響亦很奇妙,流傳百年的小提琴是最佳例子,David 不想隨便找些普通木材造殼,明查暗訪後得悉台灣盛產的相思木非常合適製造樂器,於是他嘗試展開製作,透過熱改質,相思木無需施加防腐劑就能防霉,並且木材的水份僅佔6%-8%,製成耳機的背殼較少出現翹曲,更重要是相思木和金屬外殼組合起來,溫暖聽感可謂恰到好處,同時也符合預期的抑震效果,搭配高密度陶瓷導管部份,令到整體發聲效果極富有包圍感,嚴格來說,聲音的覆蓋絕不遜於大耳筒 !


封印未破

Ra-c-cu 交到我手,初時使用 DAP 驅動,聽了一輪不同的音樂,只感覺聲音的延伸似受到某種限制,每每是去不盡,為了解問題出處,我作了多番嘗試,搭配的器材包括DAP、耳擴、擴音機、解碼器....,但仍未成功打開封印,屢敗屢試令我重新思考這耳機的規格,它阻抗是182Ω,靈敏度 93dB,自然會認定這是難推的耳機,判定要使耳擴或

高輸出的DAP作驅動,我嘗試由 iFi Zen DAC 耳擴,經電腦 JRiver 播放音樂,老實說,雖然高頻不至於暗啞,但也顯不出ATM的飄逸特質,甚至感覺中低頻過剩,我以為是Ra-c-cu 對訊源有很高要求,於是便打算搭配推力更高的擴音機,剛巧試音室裡正值測試 的Esoteric F1 合併擴音機具備耳擴輸出,心無懸念之下把Ra-c-cu 接入F1,隨即播放 Eva Cassidy 「Live At Blues Alley」CD,〈Cheek To Cheek〉甫響起音樂我的心情馬上變得極之低落,高音沒有撐開,令我感覺奇怪是推力愈高竟沒令聲音變得開揚 ? 既然推力大卻適得其反,忽發奇想試用低推力的DAP聽聽...



錯看重點

我大膽假設,搭配入門級 DAP 的效果應該不錯,我手上有 FiiO M5 播放器,它的輸出不高,按 42mW / 16Ω 來估算,驅動 Ra-c-cu 該沒多少功率,完全合我心意,不試不知,M5 竟然比起上述任何一款器材更合拍,聽到的聲音簡直是天堂和地獄 ! 當中給了我啟發,一直錯把重點看在阻抗而非靈敏度,於是推力過猛反而令效果過了火,情況好比靈敏度高的號角喇叭要由細功率擴音機驅動,大功率只會令聲音變粗糙,Ra-c-cu 正是有這種反應。


密罩聲音

我相信任何一位發燒友都曾經受過低音的困擾,這些經驗套落耳機,輕易就能判斷低音是多或是少,當轉用M5驅動,使我印象深刻是聽 Beyond 〈海闊天空〉,鋼琴聲響起,強烈質感牽動了情緒,熟悉的旋律配合家駒歌聲,霎時令我感動起來,Ra-c-cu 的分析力實在很強,完整交代出伴奏的絃樂與結他還有和唱部份,所有聲音結合成十分豐富的包圍感,聽完這首歌,我馬上更換另一對動鐵單元IEM以比較聽感,萬料不到換了耳機,聽感相差大截,既不覺得被聲音籠罩,剛才極具份量的鋼琴和扎實鼓聲,通通是瘦身了 ! 對比之下更顯出Ra-c-cu 能夠還原出歌曲的層次和樂器質感,使我對它刮目相看 !


度身調校

我能理解一萬美元耳機搭配在入門播放器是欠缺說服力,因此我嘗試搭配另一部旗艦級數的DAP,找來「膽石」可轉換的山靈N8,起初搭配我把輸出增益調至低檔,選用電子管放大(膽管),當放大管還未進入狀態時,厚潤聲音是吸引到我留神細聽,約莫過了半首歌時間,Ra-c-cu 的中低音再度出現能量過剩,隨著播放器的溫度上升,中低也更愈來愈厚聲,我甚至感覺人聲與樂器,兩者聲音太貼近,像播放張國榮 「Salute」,

哥哥的聲線是過份的低沉,某兩句尾音更是朦朧,明顯是N8的推力多於 Ra-c-cu所需,就N8 推出來的效果,明顯是特別照顧中低音,這是無可厚非,IEM 通常使用動鐵單元,為令動鐵播出動圈的效果,做些處理是絕對可以理解,然而,Ra-c-cu 對強化效果不受落,這問題在DAP身上很容易修正,使用 EQ 便可以了,坦白說,調校EQ是利弊參半的做法,因為普遍 DAP 的 EQ 設計牽涉到音量和動態,經常出現聲音變小,或是調完後音色失衡,我印象裡 N8 的 EQ 算是較少偏差,能針對某個範圍作仔細調校,像今次的情況,我選定由 2kHz 往下進行衰減,至於每段的調校幅度主要憑聽感而定,這正是困難之處,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尺,我的標準來自聆聽喇叭,故此,著重在 125Hz-250Hz 之間衰減,基於 Q值是不能改動,亦即是目標頻率附近範圍也會同時修改,調校時不能心急,要多聽不同音樂來衡量效果,我保證Ra-c-cu 換來的享受是跳出了耳機局限,值得用心慢慢調校!


喇叭掛上耳朵

經過一輪磨合,總算讓 Ra-c-cu 的聲音可以大鳴大放,它擁有超細膩的分析力,能精確呈現出豐富的樂器層次,就算是耳熟能詳的歌曲,經它播放後仍可聽出新意,若套用對喇叭的形容,Ra-c-cu 儼如一對配置了超高音的名貴喇叭,不僅令聲音呈現出幼細的線條,對結他這類弦線樂器更有突出表現,像 「Beyond Best Sound Best Hits」的〈情人〉,

過往也能聽到樂器的層次和定位,但不會似今次般,每層聲音有清晰間隔,卻又沒破壞了歌曲的和諧,樂器合奏時全無互相干擾,剛才令我困擾的中低部份,此刻亦沒多餘肥肉跑出來,當播放〈長城〉時,咆哮電結他聲勁力打鼓交疊出的層次甚具火花,喚起我聽喇叭時的感覺,除音場深度以外,Ra-c-cu 能播出喇叭該有的效果,譬如說樂器分佈,或是聲音從左右兩邊撐開的離箱效果,還有人聲聚焦中間,通通都使我覺得耳機隱形了 ! 除了播流行曲之外,播放 Daniel Hope 拉奏的「四季」,拉奏時的力度強弱、技巧展現、演奏的感情,豐富效果盡在此中尋。


總結

整體而言 Ra-c-cu 有密閉式耳筒那種包圍感,但聲音卻沒有壓過來的感覺,當我閉目靜心享受這段音樂,感受像聽兩聲道喇叭,就著 IEM 的結構和存在限制,oBravo 的確打破了固有框架,帶來寬廣聲音效果,無可否認, Ra-c-cu 的身價是高昂,但每當想及儼如聽喇叭的從容效果,卻又難以抗拒 ! 與別不同的水準,往往叫人愛恨交纏 !


規格:

■單元:8mm 氣動式高音 / 16mm 動圈單元■頻率響應:10Hz - 45kHz■阻抗:182Ω■靈敏度:93dB■零售價:HK$ 78,000.

■經銷商:Let’s Go Audio


音響技術 NO.467 8.2020

261 views
​最新文章
市場動態
相關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