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在音符的縫隙中,我們照見彼此《「姚瓔格X樂樂」照顧者關愛音樂會》的聽覺療癒

ree

文|Simon


4月20日晚上7時30分,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舉行了一場別具意義的音樂會。當開幕儀式完結,荃灣大會堂的燈光漸暗,舞臺上沙畫藝術家陳慧心的手指在光影中翻飛,《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旋律如絲綢般鋪展開來時,我突然意識到這場音樂會的特殊意義 —— 這不僅僅是一場聽覺盛宴,更是一場關於“照護”的隱喻性儀式。被譽為“中國最暖心女中音”的姚瓔格,與秉持肩負社會責任藝術理念的樂樂國樂團,在這場以“關愛照顧者”為主題的音樂會中,奇妙地構成了一個聲學意義上的“照護空間”。


ree

姚瓔格的聲線確實帶有某種療癒性的物質感。當她演唱《風雨同路》時,那種溫暖的醇厚不是簡單的聲音特質,而是一種聲帶振動與情感傳遞的精密化學反應。我們都知道,中音頻率(主要是人聲)最易引發人類的安全感與信任感,這解釋了為何她的《何日君再來》能讓全場觀眾不自覺地放鬆肩膀 —— 那是被聲波溫柔環抱時身體的誠實反應。特別當立法會議員盧偉國的薩克管加入《You Raise Me Up》的演奏時,恰恰暗合了照顧者需要暫時卸下重擔的心理需求。


ree

音樂會精心設計的曲目順序構成了一趟聲音療癒之旅。從老上海時期的《夜來香》到粵語金曲《順流逆流》,再到姚瓔格原唱的《花月影》,音樂時間軸的推移製造出奇妙的“聽覺按摩”效果。當全場跟著《上海灘》的旋律輕輕搖擺時,我看到前排一位中年女性照顧者閉著眼睛微笑 —— 那些刻在她眼角的皺紋,此刻正被1980年代的音符溫柔撫平。


ree

特邀嘉賓巫美玟的女高音則提供了另一種聲音療癒的可能。這位從跨國藥企高管轉型的“大號抒情女高音”,在演唱《You Raise Me Up》時展現出專業訓練與藝術直覺的完美平衡。她精準控制樂曲的頻率,每個音符都像一劑精心配置的良藥。當她的高音與盧偉國的薩克斯管在副歌部分交織攀升時,音樂廳的空氣彷彿產生了某種治癒性的共振頻率。


ree

梁志鏘博士指揮的樂樂國樂團賦予了傳統民樂當代療癒的維度,中西樂器共同製造的密集音群具有無以尚之的音樂感染力,這些熟悉的音效通過重新編曲產生了新的神經刺激。當俄羅斯小提琴家Maria Andreeva與樂樂國樂團合作《貝多芬病毒》時,東西方音樂的對話恰如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關係的隱喻 —— 在差異中尋找到和諧。


ree

姚瓔格演唱《來自星星的孩子》時,音樂會的“關愛照顧者”主題獲得完整呈現:藝術不僅是審美物件,更是社會關懷的載體。她那被稱為“大陸蔡琴”的嗓音之所以珍貴,不僅因音色相似,更因她如蔡琴般懂得用音樂構築情感庇護所。


姚瓔格與樂樂國樂團證明,音樂不僅是耳朵的奢侈品,更可以成為疲憊靈魂的急救站。在這個高度商業化的都市裡,也許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聲波擁抱”,讓每個默默付出的照顧者知道:他們的心靈共振頻率,最終將會被某個音符溫柔的接住。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5年5月號第524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