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體積框框 表現跨級提升 Miller & Kreisel X15+
top of page

突破體積框框 表現跨級提升 Miller & Kreisel X15+

撰文、攝影|蒲東





我不試MK誰試MK?

使用MK的揚聲器已經超過20年,由第一隻的MX150重低音音箱直到今次測試他們最新的X15+低音炮,從Miller & Kreisel公司改組,到訪問Ken Kreisel本人,新的舊的Miller & Kreisel旗艦揚聲器我都試過了,幸見這個品牌不斷進步,就像今次測試的X15+,體積突破了Miller & Kreisel以往最大的12吋重低音技術框框,更獲得THX影音器材最高認證級別的THX Dominus,又怎不叫人期待?


不斷進步的品牌

筆者於2005年第一次接觸Miller & Kreisel的揚聲器,它快狠準勁的聲底令我一試愛上,其後它的公司經歷改組變革,我仍然保留了MX350SFXL重低音箱,S150一套三隻前置賣了出去之後又在二手市場買回來,之後又再購入一隻MX150重低音箱,我始終離不開這個品牌。之後它的公司改組,品牌由美國變成丹麥,作為忠實粉絲,當時我很擔心品牌的聲底會走樣,甚至質素變差,但這幾年我幾乎已試盡改組後Miller & Kreisel推出的新旗艦產品如S300、有源的MPS520P、MPS1620P揚聲器、X12重低音箱、C15S重低音箱......每試一件就令我安心多一分,因為聲底對辦了,快狠準勁保持之餘,還多了層次感與細膩度,重低音箱X12及C15S,動態明顯更大,整體表現更為優秀,但Miller & Kreisel仍然不斷尋求突破,最近又新推出了V系列及X+系列的重低音箱。



Push-Pull Dual-Driver專利技術

每次說起Miller & Kreisel的雙單元重低音箱,都要說說它獨家的「Push-Pull Dual-Driver」雙單元推挽技術。Ken Kreisel被稱為「重低音箱之父」,除了因為它在1977年設計出首隻有源重低音箱「Servo Volkswoofer」外,更是多項重低音箱技術的發明者,當中以「Push-Pull Dual-Driver」雙單元推挽技術最為有名。設計原理,是兩個超低音單元以一正一反的方式裝設於一個密封音箱內,位於底部的單元並以反相連接,如此一來這兩個單元就可以做到同一路徑運作。當安裝在前面板的單元向內縮時,位於底部的單元也會同時向內移動,此時箱內空氣有如受到擠壓的彈簧般、亦有點像手風琴,迅速讓兩個超低音單元「彈回」到原位,隨即對接續送來的訊號做反應(反之,當兩隻單元向外推出時亦然),這種推挽設計可大幅降低單元錐盆來回移動的非線性失真,大大提升反應速度,動態與低頻細節 ,Miller & Kreisel的重低音箱音快、狠、準、勁的特性由此而來,更可令低頻更為精準、減低失真。另一方面,雙低音單元的使用,在物理層面上可做到使用速度更快的小尺寸單元,來達到更大尺寸單元相等驅動空氣量的優點,例如兩隻12吋單元振膜的面積就超過與一隻17吋單元所能驅動出的空氣量,這樣計算的話,今次的X15+,顧名思義, X15+ 單元口徑為 15 吋,由兩隻 15吋單元透過 Push-Pull Driver ( 推挽式 ) 驅動,那能量理應能做出21吋單元所能驅動的空氣量。看資料,它能潛至16Hz,十分驚人!



THX Dominus 認證

除了X15+,其實Miller & Kreisel還推出了另外兩款都獲得THX 認證超低:X12+ 和 X10+。唯獨是X15+是 Miller & Kreisel 首款雙 15吋推挽式有源重低音、兼通過了目前家用 THX 認證最高等級的 THX Dominus 認證的重低音箱(雙 12吋單元的 X12+ 獲得THX Ultra 認證,雙 10吋單元的 X10+ 獲得 THX Select 認證)。據THX 全球技術副總裁 Steven Martz 表示,他認為Miller & Kreisel 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音訊工程師:「他們的產品通過了 THX 嚴格的認證,包括數百項測試。Miller & Kreisel 可以為這一成就感到自豪,世界各地的影音愛好者都會對這些出色的超低音,所呈現出的,非凡純淨、強大的輸出,感到滿意。」THX Dominus是目前THX認證當中,最新而且屬最高認證級別 —— THX Dominus認證為最大 6米觀看距離,能夠滿足184立方米家庭影院,無論是細碎聲音或大動態聲壓,也不會流失聲音細節。



全新單元物料

比起X系列,今次的X15+在單元及後級上均再次進化。之前的X12,比起再上一代的MX350MK2,框架的剛性、磁力的強度、振膜與懸邊的材料都有所強化,可承受更高功率及增強散熱處理能力;尤其單元懸邊使用Synthetic Butyl Rubber懸浮橡膠,寬達一吋,廠方說有助低音單元作長衝程及確保線性運動。

之前的X12低音振膜用了紙漿,今次的X15+則用上了Miller & Kreisel 全新開發的碳纖維低音振膜,具有超高強度和剛性,以適應新 X+ 系列增加的功率輸出和相位偏移。其專有的 CNC 加工壓製失真抑制器短路環,可保證在所有設置中的絕對控制和無失真性能。有別於 V系列單元,如圖所見,X系列單元是整個振膜連同凸形防塵帽用上新開發的碳纖維低音振膜,而V系列單元只應用在凸形防塵帽上,X系列具有更高強度和剛性。

另外X15+亦多方面使用了鈦及鋁材,如鈦材質的音圈筒(Voice Coil Former)可有效消除音圈的機械阻尼(Mechanical Damping),內部多件鋁質打造的組件如鋁盆架(Aluminum Cast Basket)、鋁造短路環(Aluminum Shorting Ring)、鋁造尾音圈墊(Aluminum Pole Spacer),可提供良好的剛性之餘,也提升了高功率承受同極端的熱穩定性。





全新ICE power後級

由於用兩隻 15吋單元以 Push-Pull Driver ( 推挽式 ) 驅動,而單元又是高剛性,再加上是密封式音箱(使用25mm MDF 結構和支撐,可消除主機殼振動和內部共振,有效降低音箱共鳴)。所以後級的功率必須十分強大。X15+就使用了丹麥全新設計和生產的 ICEpower (Class D) 模組放大器。功率輸出為 700W RMS ( 0.5% THD at 300W into 4ohms ) /1400W Peak。背板可看到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區域(下圖),最頂的區域可見輸出與輸入都支援平衡XLR或 RCA 接口。另外Miller & Kreisel標誌性的THX Bass EQ和Anechoic MK EQ 選擇鍵仍保留下來,背板中部散熱區域,可見 Miller & Kreisel 徽號。

底部是電源供應部位,可見IEC電源接口,另外電壓屬世界電壓。打開了背板,也可看出分為三個部份,由上而下是 ICEpower 線路板,中段是訊號線封閉間隔與及前置線路板。從以下圖片中,可以清楚看見採用 ICEpower 700AS1 模組放大器,在線路板上有ICEpower運算晶片,而線路板另一角可見 ICEpower 徽號。ICEpower的散熱方式以金屬彈片壓著,有別於市面上利用螺絲方式固定,而三塊散熱零件,都是用同一種方式固定。與A類或AB類使用巨大電容不同,ICEpower只使用細法拉電容。

另外X15+採用密閉式音箱設計,加上功率放大器和兩隻15吋單元,淨重還是有 61kg!低音單元底部增設的通風裝置,可減輕空氣湍流引發的失真。新設計還嵌入式前障板和隱形磁吸式面網,令X15+外觀更簡潔,線條更光滑,更乎合室內設計的美感。


背部端子調校

X15+配備平衡及非平衡訊號輸入各一組,三個旋鈕分別為相位、低通濾波頻率及音量控制,此外還有三個撥桿可快速切換到THX模式所需的低頻濾波、音量及低頻等化(THX BASS EQ 及 ANECHOIC MK EQ)等設定,筆者會慣性將分頻、聲壓、相位等交給前級Trinnov作自動音場調校。所以相位會先校0度、低通會校「Variable」並將旋鈕調校至最高的125Hz、EQ會用ANECHOIC MK EQ,Bass Level撥去「Variable」的12點。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因為地方問題,要把X15+打橫平放,有發燒友上筆者家訪,問到這個擺法會否造成錯相位的問題?其實廠方建議無論是V或X+系列,都先試放於四邊的牆角,而最好的擺法是打直擺放。至於相位問題,我一向交給Trinnov前級搞定,正所謂「有Trinnov幫拖無奔波」。



7.1.4測試組合

使用Trinnov Altitude強大的校正功能,前置使用三隻M&K S150,後置、天花喇叭均用上Procella,組成7.1.4組合測試。大家可以看看圖中調校後的X15+頻譜曲線已非常平直,55Hz有山谷陷了下去是我的房間特性。




測試器材:

前置及中置:M&K S-150×3

後置及後中置:Procella P6×4

天花聲道:Procella P5×4

前級:Trinnov Altitude 32(24聲道版本)

後級:Acoustic Reality aAR1001×3

Cinenova Grande 7

Marantz MM7055

投影機:BenQ X12000H

投影幕:Visone 120吋THX透聲幕

訊源:Pioneer UDP LX800


試低頻動態及乾淨度

首先要說,X15+的熱身時間比較長,比起之前試的X12更長,大家要給點耐性,最初懸邊較硬,以文武火煲之大概三星期至一個月,「任督二脈打通」後的表現,會令你有莫大驚喜!筆者以最「嚴苛」的低頻測試片段:「T-34」的坦克大戰及《大君主之役》戰機大戰兩段測試X15+的極限在那裏 —— 結果是,乖乖不得了,無論下潛深度、能量感、動態,都將X12比下去,尤其能量感「越畀越有」 —— 我將聲壓調高超過100dB,X15+仍然從容不迫:尤其是「T-34」那一幕炮彈擦過坦克車的超低頻,只是質素差一點的重低音箱一定「拍邊」,X15+不單沒有拍邊,更令我面頰兩邊的肉也共振了起來:打心口、吹褲管X12是做到了,但卻不能令我的面頰也抖動起來~~~~而《大君主之役》中的飛機爆聲、大口徑槍炮聲、子彈聲再加上背景的低頻,都能重現得有條不紊,層次感鮮明而融和,仍能做到Miller & Kreisel獨有的快放快收乾淨低頻,以雙15吋來說,實在難得。



試與其他聲道融合感

以Dolby Atmos Demo Disc的《Leaf》試試X15+與主聲道及環繞聲道的頻段融合,短片內葉子由主聲道飄到環繞聲及天空聲道,旋轉時發出的中低頻,X15+承托得很好(主聲道及環繞聲跟X15+的分頻點我調了80Hz、天空聲道是110Hz),這當然亦有歸功於Trinnov前級的強大。之後再試《銃夢:戰鬥天使》女主角在地洞奮戰身形龐大的半機械人Grewishka,Grewishka在地洞遊走發出的低頻,以X15+之助,就算是環繞發聲都可以做到很好的低頻量感,而且潛得很深。最後我試了《殺神John Wick 3》,S150在X15+的幫助下,手槍變成了大炮,每一發槍聲都打心口,非常非常震撼。



低頻音樂感

使用了《大娛樂家》一段演唱與《Queen Rock Montreal》試試X15+音樂感。老實說,在接駁最初的兩星期,X15+聲音還是比較硬,但經煲煉之後卻變得截然不同,低頻跳脫而細緻,非常悅耳,但量感實在太強了,真的像廁身演唱會中聽着那些低音排陣所製造出來超過100dB的低頻,看音樂劇、演唱會,我會比看電影調低3dB!




總結:

完美嗎?

也是有缺點的……

老實說,X15+是我聽過音質最好表現的重低音箱頭三甲,無論動態、量感、深潛度都與之前測試的X12是兩個層次,我也已經「窮心未盡,色心又起」,想把X15+納入後宮,現在唯一的問題是......X15+實在太大隻了,我已有一隻巨無霸低音炮Procella P18雙18吋低音炮了,現在若再引入這隻雙15吋,真的要找位置擺放,而最大的難題,還是要過太座這關......


X15+與我家中的MX350SFXL的多角度比較,可看到X15+的巨大,與及背部端子的差異。


規格:

■放大器功率輸出:400W 均值/ 700W 峰值 (室內平均響應+/- 3dB) / 峰值:1400W■頻率滾降:16Hz (-6dB 20Hz 近場)■低通濾波:40 - 125Hz 連續可變/四階■相位控制: 0 -180度 連續可變■線路級輸入/輸出:2×RCA / 2×XLR■放大器類型:模擬輸入/開關模式電源輸出■驅動單元:2×15吋■系統原理:推挽式密封音箱■尺寸(H×W×D):833×515×460mm■重量 :61.1kg■定價:HK$68,800

■查詢:米樂數碼影音.25215999

996 views
​最新文章
市場動態
相關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