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D Reference Three 零震動的魅力
文|鍾啟源
近幾年多次在慕尼黑音響展上出現而備受注目的英國AVID Reference揚聲器,是透過重型聲箱徹底杜絕聲箱諧振問題的支持者之一,因此要了解剛性特強並以重量取勝的揚聲器設計所具優勢,不妨從AVID最新研發的揚聲器加以理解。
原因看似平凡的AVID黑色金屬聲箱結構,並非如同其他使用相類物料僅只是純粹利用其重量來抑減震動,而是完善配合他們獨創的TMDS(Tuned Mass Damping System)精密結構和處理方針,內外兼施地一併發揮作用,因此能夠平地一聲雷,短時間內成為這方面設計的焦點所在。要清楚了解金屬聲箱內額外添加TMDS系統後的整體運作原理和最終設計效果所得,透過實際接觸和聆聽體驗始終最好,否則只會流於紙上談兵,難以洞悉真相。得悉AVID的Reference系列揚聲器已經分階段到港,為了証明他們採取的Metal + TMDS理論合符實踐所得,因此向本港AVID代理查詢,發覺AVID的名字雖是A Very Interesting Design的縮寫,但設計的音響器材卻並非講玩的,尤其是Reference系列之四大天王,真是每一對都重量十足。考慮到我們試音室面積的實際情況,今次先試每隻重100kg的Reference Three,倘若效果理想,才向AVID更大型的其他兩款座地揚聲器埋手!
無聲勝有聲
由於Metal + TMDS是Reference Three設計核心,從這對揚聲器的航太級鋁合金聲箱說起相信不會有人投訴,而起因則來自AVID創辦人Conrad Mas心目中理想揚聲器是聲箱必須寂靜無聲,只因聲箱若殘存任何聲響,無論如何細微,都會染污原始訊號,帶來不必要的失真和音染。為了達致「無聲勝有聲」這個目標,AVID不惜工本使用厚達20-30mm的鋁合金板製造聲箱和腳架,所追求的目標,顯而易見,就是要透過高質量聲箱所帶剛性,發揮零震動的穩定無聲狀態。
英國原廠製造
Reference Three聲箱內外所用總數達到168塊不同金屬組件,製造和處理等不同工序全都沒有假手於人,每個部份均是由AVID位於英國劍橋漢廷頓的原廠房內,運用CNC數控車床經長達三個星期,工作時間足足需要120小時,分階段進行毫釐不差的切割和處理程序,確保精雕細琢的每個部份都完美無瑕。
至於把Reference Three不同部份相互鎖合使用的螺栓和接合組件,數量更多達270件,務使聲箱能以最緊密狀態完美結合。不過由於結構越是簡單就越是堅固,因此作為聲箱主體的20mm鋁合金面板,則縮減到只有少無可少的上下左右和前後僅得六片。當AVID為Reference Three準備好整體結構所需的全部組件之後,他們需要再花費五天時間,交由兩位熟練技師嚴格組裝,所得成品,就如眼前所見模樣般,結構簡單而線條流暢。
實物所見Reference Three除了由鋁合金板組合而成外,Reference Three聲箱兩側亦加上猶如鏡面般的高亮度鍍鉻不銹鋼板作裝飾,並在不銹鋼板外層額外鋪上經CNC車製通花處理的另一塊重型鋁合金板,最終構成兩側帶凹凸通花富立體感的外觀,更令Reference Three能與原廠同屬Reference系列的放大器在造型設計上互相輝映,組成理想配搭。
結合兩種抑震技術於一身
要減低揚聲器免受雜訊染污,首先需要克服聲箱震動問題,這源於聲箱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很容易受到驅動單元的前後衝程活動牽引,並因此帶動反向能量,導致出現不必要諧振。為免訊號變得不再純淨,AVID Reference Three就像其他重型揚聲器設計般,每隻都使用20mm鋁板製作高強度聲箱,務求以實心鋁板本身所帶剛性,配合高質量穩住每隻揚聲器。與此同時,Reference Three還在內部額外多增兩片金屬作內支撐,精密配置,使用作整體強化的這兩片障板同時幫助打散聲箱內駐波的形成,而巧妙的內障板角度編排,亦有助減低背波回傳到中音和低音單元的振盆去,影響錐盆活動的精準程度。除此以外,AVID還運用他們獨有的TMDS阻尼減震系統,讓震動能量在傳遞至聲箱之前,便因這套他廠所無的阻尼減震系統而被全盤化解,原因這種引伸自高樓大廈抗地震和防風吹的TMDS化震技術,能把來自驅動單元難以避免的震動,以高阻尼方式經減震器徹底消弭而消失於無形。
源自黑膠唱盤的化震技術
TMDS這種早在震動問題出現之前便預先化解和煞停的做法,概念源自AVID黑膠唱盤設計而來,應用到Reference Three聲箱內部時,則在靈活變通下交由獨有阻尼結構配合質量合適的組件,耦合在Reference Three中音和低音兩隻同屬160mm驅動單元的背部,所構成的這套整體性減震措施,足以針對性地透過能量轉換方式,把一切擺動煞停的同時再轉為熱能並全面化解,驅動單元因此只保留由振盆前方發放出來的原有音樂訊號,可見Reference Three不惜工本地使用全金屬聲箱配合獨有TMDS系統,雙劍合璧下只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把聲箱能量降至最低,不容振膜活動以外任何其他聲響在音樂重播中出現。
Metal + TMDS雙劍合璧
由於Metal + TMDS把多餘箱聲全面清除,所現音頻,理所當然全皆發自Reference Three那2.5路驅動單元,所選高低音單元因此對聲音好壞起決定性作用,AVID遂向Morel特別訂製28mm軟體半球形高音和兩隻160mm錐盆單元。規格顯示,Reference Three這三隻特製單元全部使用非比尋常的大型音圈,既能因此獲得理想衝程活動控制,亦有效減低盆分裂失真現象,其中160mm錐盆單元的三吋音圈,更配合特別炮製的雙磁鐵Ferrite系統,進一步加強對錐盆作出精準的衝程活動。考慮到快而準的聲音重播,無論是半球形高音還是160mm錐盆單元,三者同樣使用鈦金屬音圈筒,帶來剛性特強而質量超輕的特質。而為了減低線圈間的空隙,中低音單元的Hexatech大型音圈使用六角形鋁金屬繞製,除使驅動單元取得極高散熱效能外,亦有助提升效率20%,整體設計,使Reference Three能夠承受高功率輸入而絲毫無損,配合簡單有效的精準分音網絡,音樂訊號能夠在極低損耗下傳遞至2.5路的三隻Morel驅動單元去,Reference Three靚聲由此而來!
特別炮製的金屬腳架
Reference Three造型如同雕塑般的流線形金屬
腳架同樣非比尋常,且屬特別針對AVID這對書架揚聲器設計和製造的產品。由30mm鋁合金構成的這隻獨創一格的腳架,除能緊鎖Reference Three這款重量級揚聲器,為其帶來非常平穩的支撐之餘,上方還預留合適空間,讓Reference Three聲箱那兩個下向低音調諧氣孔,能夠暢通無阻地把驅動單元的背波迅速排走,中低音錐盆遂只會根據輸入音樂訊號活動,不會受到聲箱內存背波的氣壓干擾,配合腳架底部那由大型實心不銹鋼角錐組成穩如泰山的三點落地結構,使Reference Three落地性能特別好,全面克服因聲箱震動產生非原始音樂訊號的多餘聲響問題。
乾淨利落的通透聲音
結合鋁金屬聲箱和TMDS系統兩者所起作用,Reference Three重播陣容龐大而低頻豐滿的音樂時,以手觸碰這對穩如磐石的揚聲器時,幾乎察覺不到金屬聲箱任何震動,無論是來自《絳州大鼓》、《鬼太鼓座》、《見龍卸甲》和《一鼓作氣》這類充滿東方色彩又鑼鼓喧天的創作,又或者是聆聽那些來自西方的爆棚古典或如行軍般雄赳赳的科幻電影音樂時,Reference Three的聲箱依然紋風不動,代表由聲箱震動有可能誘發出來的各種干擾性聲頻雜音根本並不存在,氣焰雄壯而勁度十足的鼓聲由特製驅動單元發放出來,精準扎實地表現得乾淨利落,加上直徑不大的160mm錐盆單元瞬變快如閃電,使鑼鼓重擊如同雷電交加般動力澎湃,配合驚天動地的大鼓威勢,帶來猶如火山爆發一樣的刺激體驗,零舍不同的爆炸性效果舖天蓋地而來。與此同時,由《見龍卸甲》和《鬼太鼓座》這類融合鼓擊和各類中國或日本弦樂器帶動出來的火熱動感,在深沉雄渾的鼓浪中綻放出份外火花四濺的效果,原因Reference Three所用兩隻錐盆單元雖然同是Morel慣常使用的化纖振膜,不過複合式夾層結構卻巧妙加入金屬份子鍍層,有效提升振盆剛性,且有助擺脫盆分裂失真,是Reference Three聲音拿捏得恰到好處,音效表現通爽自然無黏滯的原因。
徹底擺脫鈴震問題
以往不少金屬聲箱都因為鈴震問題,致使這類揚聲器高頻雖然通透明亮地清麗脫俗,但卻難以避免地存在拮耳現象,不過今次聆聽AVID時卻察覺不到這方面問題。Reference Three所現高分析力的清晰高頻,細緻亮麗又富迷人光澤,聽Denes Zsigmondy拉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時帶鬼斧神工之妙而無尖削僵硬弊病,無論是與鋼琴合演的〈女巫之舞〉又或者是純以小提琴獨奏的〈24首隨想曲〉都表現得隨心所欲,且Reference Three精準聲音再現,更把Denes Zsigmondy錄製唱片時所用Stradivarius那支Ernst, 1709小提琴所具精雕細琢的聲音完美彰顯,這與Reference Three所用Morel特製高音使用扁平環形釹磁配合1.125吋大型Hexatech鋁線音圈關係密切,磁力特強下理想受控的28mm振膜活動,使人手加膜的這隻Acuflex半球形高音單元,無論遇上任何音樂訊號,都能夠毫釐不差地精準表現,且意到心隨地活潑發放妙不可言的細緻高頻。
飽滿扎實富層次聲效
同樣理想受控的AVID Reference Three中低頻與纖細高頻完美結合,互相烘托下聲音表現得份外凌厲飽滿,富層次的高分析力音效,使Rodrigo y Gabriela在《Live In Japan》中密集而出的結他低頻,由頭到尾都粒粒皆清地顯得熱力四射,男女結他手無論是滑音、揉弦、推弦和拍弦等技巧,盡皆花樣百出地呈現得乾淨利落。重播Nils Lofgren《Acoustic Live》的結他演出與此相類地精彩絕倫,其中〈Keith Don’t Go〉一曲中後半部份的結他獨奏尤其顯得魅力四射,只因聲音精細有力而又效果美妙的Reference Three,能夠纖毫畢現地把Nils Lofgren手指勾動弦線的每個細微動作全面反映,讓我聽到不少以往曾經忽略了的微妙細節變化。
總結
英國AVID成立於1995年,他們過去只著重黑膠唱盤的研究和發展,近年卻表現得愈來愈積極,異常進取的AVID現在涵蓋的音響產品類型變得廣闊宏大。除數碼產品不在他們生產之列外,AVID從黑膠唱盤到放大器,揚聲器與導線及唱頭皆無所不包,而且款款精工製作,並以抑減震動以提升高度傳真效果為他們的產品設計和製作原則,這種想法,毫無疑問始自於他們以黑膠唱盤拓展音響業務而來。
今次測試AVID的Reference系列揚聲器,發覺體積不大的Reference Three已能充份展現AVID揚聲器的獨有特質,可見朝著零聲箱震動為目標進發的Reference揚聲器,理論與實踐兼得,Metal + TMDS的零震動概念,從Reference Three發放出來的聲效表現,足以証明確是種有助達致高度傳真音樂再現的理想處理手法!
令人刮目相看的半座地極品級揚聲器
AVID Reference Three
文|大草
建基於英國劍橋郡Huntingdon,由設計師Conrad Mas在1995年一手創立的AVID,是一間充滿傳奇色彩的Hi-End廠家。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因為自1999年AVID的創業作Acutus黑膠唱片面世開始直至2013年,廠方都是主力生產唱盤與唱頭放大器,另外也有生產過音響線材和音響層架,AVID的唱盤最貴也只售15萬(港元,下同),唱放也不超過5萬,是一間頗為平民化的英國音響品牌。不過在2016年AVID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廠方不但為Acutus Reference唱盤設計和生產了一個用CNC車製鋁合金機箱的分體大型重量級電源供應,也同時推出一個Reference系列共4款揚聲器,同樣用CNC車製的鋁合金來製造聲箱,售價由Reference Four的18萬起跳,旗艦Reference One重達340kg,售價高達220萬。翌年更進一步推出Reference前級,身歷聲和單聲道後級,售價分別是55萬,38萬和77萬。AVID自2016年的慕尼黑音響展開始陸續展出全線Reference系列器材,並且獲得極多發燒友與業內人仕的一致好評,認為不論設計用料,製作工藝與及重播音效皆臻達頂尖水準的參考級器材,自此AVID搖身一變,儼然厠身世界級Hi-End音響殿堂,所有發燒友對這個從前不大起眼的英國音響品牌都要刮目相看。
雖然Reference Three只是位列AVID Reference系列的第三把交椅,而且「只是」一款半座地揚聲器(說它是書架喇叭又似乎與事實不符),但連腳架卻重達100kg,由此可知它的用料有多重手,近距離觀察和用手觸摸,便會發覺它的設計的確費了不少心思,而且金工的製作有極高的準繩度,外殼的打磨與完成度沒有什麼瑕疪,絕對是業界最高級別的製作水準。廠方表示Reference Three這種半座地設計,是特別適合那些聆聽面積容納不下大型座地喇叭,但對重播音效卻又不會作出妥協的發燒友。在「音響技術」的試音室裡,Reference Three完全展現出它那極品級喇叭的身價,受惠於它那扎實重料無箱聲的設計,它的聲音格外幼細通透,高頻延伸極佳,而且有極細緻的分析力。中頻的線條刻劃入微,音像的結構非常清晰,而且豐厚有肉而不臃腫。至於低頻方面,Reference Three可以說是令我感到驚喜,因為它不但潛得低,而且速度快兼夾量感不缺,所以不論是低音結他和大牛筋的彈奏,還是大鼓的轟擊,彈跳力和柔靭度都非常足夠,既高速而又質量俱佳,實在非常難得。
聆聽久違了的黑教堂「Cantate Domino」,管風琴的雄壯琴音和豐滿深潛的低頻,Oscar’s Motet Choir團員合唱的清晰度,和諧感,層次感與能量感,女高音Marianne Mellnäs無比出色的演繹與及Oscar大教堂的豐滿堂音,Reference Three都表現得極具份量,音樂的能量充滿試音室的每一吋空間,表現完全無負它的高昂身價。重播「音響技術」製作的玉置浩二「酒紅色的心」玻璃CD,玉置哥充滿滄桑熟男魅力的剛勁而通透的聲線播得極具吸引力,樂手伴奏的精彩神態,樂器發聲的真實感,聲音的平衡度與及錄音室的空間感都重現得栩栩如生,令我與音樂的距離全無阻隔,投入感百份百!
從容不逼 讓聲音飛馳
AVID Reference Three
文|馬田
當我接獲通知,快將要迎接 AVID Reference Three喇叭,內心的感受是很忐忑,一方面我擔心安裝會有困難,因為它的重量不輕,音箱和專用承座腳架全是鋁合金製造,寒舍使用的兩組音響架,其中一組便是用了航天級實心鋁合金製造,所以我很清楚把Reference Three喇叭托上腳座不是說笑,要先喝掉兩罐紅牛才有足夠力氣 ! 但是我對聲音也有好奇,鋁合金音箱我們習慣稱為金屬喇叭,說到金屬總是聯想出冰冷、沒感情、線條繃緊...等等形容詞,Reference Three 會否是例外呢 ?
大任降於前
我見過這款喇叭兩三次,都是在德國慕尼黑音展裡,帶著走馬看花的心態,沒花時間認真聽它的效果,本應是個遺憾,如今卻倒過來變成好處,沒聽過等於沒有前設,測試時會更好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一點也沒錯 ! 未見到本尊先要勞動一番,負責運輸的大哥通知我們到樓下接收四大木箱,音箱和承座是獨立木箱包裝,由於辦公樓的電梯寬度有限,先後四次上落才把木箱運送至辦公室門前,從拆箱至成功取出全套喇叭,所用的時間不算多,但拿出喇叭主體時心理壓力很大(每個主音箱連腳架是100kg),結果總算有驚無險,集數人之力,順利把兩邊喇叭擺放在既定位置。
洞察出玄機
安頓 Reference Three 後沒有太多調校步驟,在它熱身期間以單一對 Nordost Valhalla 2 喇叭線連接後級,使用的喇叭跳線 (Jumper) 是英國Audio Note純銀跳線,聽我熟悉的音樂首個感覺是高音單元的能量很強,坐在皇帝位容易感覺與低音單元未達到一致相位,我們常說的皇帝位是聽覺感受到音速一致的最佳位置,理應根據喇叭實際表現作調整,通常做法是挪移喇叭來配合座位,然而,試音室內擺放的器材數量頗多,以 Reference Three 的體積,能夠使用的多餘空間是不多,再者,它的音箱結構與傳統木音箱喇叭非常不同,無論是單元產生的震動或共振頻率,均是低於普遍水平,聽到的效果有很大程度是直接聲效,因此,單元的任何反應是很容易察覺到,我認為給它兩組功率,獨立推動高音及低音部份,這樣對於控制單元和驅動力水會有正面幫助,深入的原因且看以下解說 !
高阻尼設計
Reference Three 屬於兩路半三單元,低音反射型音箱,採用兩個「魔雷Morel」160mm低音單元,音圈筒用上75mm鈦金屬製造,廠方認為魔雷單元的設計理念有其獨特性,單元音圈不僅大直徑,磁通量更達到高密度,能夠播出澎湃衝擊感,但考慮到音圈產生的熱量和震動,廠方在結構上做了些改動,首先棄用單元本身的 6 個螺絲鎖位,轉用自家懸掛系統,以強化抑震能力,其次是加裝自家研發的 TMDS (Tuned Mass Damping System) 阻尼結構,從官方的示意圖所見,低音單元的磁鐵背部加上特殊阻尼物料,然後加上一件金屬支架,這件金屬支架連貫兩個單元磁鐵,支架的兩端接上支撐柱再連接到音箱,換言之,TMDS 的最大作用是消除主要諧振,說到這裡,讀者應能想像,Reference Three 是很堅固的喇叭,基於這個結構和單元本質,我認為是要用上一定程度的驅動力才能見真章,以 Audia Flight Strumento n°8 的規格肯定沒問題 (阻尼大於1,000,功率由 500W - 2000W),關鍵僅在於如何善用它,為達到好聲,我決定用盡 Reference Three 的輸入,由 Nordost ODIN 2 喇叭線接低音部份,Valhalla 2 喇叭線接高音,聽歌時坐到皇帝位背後,即是我喜歡的監製位,方便我略為提升一點音量,今次把關音量是Accuphase C-3900,表現相當穩妥 !
極級迅速
這段測試期間,綜合播放各類型音樂的表現,Reference Three 處理瞬變和弱音的反應甚為敏捷,由於單元的固定方式及阻尼設計,對於描繪出樂器線條和呈現出定位尤其清晰,至於演繹音樂時的感情,我不認為 Reference Three 是冰冷,或者過往接觸的金屬音箱喇叭都強調諧振是如何低,聲音毫不沾上干擾,加上視覺影響心理,望見金屬箱體便拉扯到冰冷感覺,凡此種種令人把金屬喇叭定了型,若能認真去感受效果,定會發現聲音是有高還原度,如果硬要給 Reference Three 套入一種性格,我會形容為理性,從云云播放過的專輯之中,我留意到它的性格每每令現場爵士樂演奏變得生氣勃勃,播放大場面時氣勢磅礡,印象較深是播放Norah Jones「Day Breaks」Deluxe Edition 33轉黑膠,其中一張碟是現場錄音,這場演奏會效果並不發燒但具有真實臨場感,人聲後加的回音很少,整體錄音效果較乾,映得現場環境較為細小,Reference Three 播出來完全捕捉每個細節,聽〈I’ve Got To See You Again〉,所有樂器包括人聲,通通來得直接,爵士鼓敲出短促而明快的聲音,每聲不僅清脆利落,還帶有厚薄之分,Norah Jones 略帶低沉的歌聲當然也有合理的質感,叫我欣賞是坐在監製位上聽到完整的舞台感,供爵士樂演奏的舞台一般情況是樂器之間距離較接近,雖不至於圍作一團,但音場的深度是不會深邃,Reference Three 正好反映出現實,亦因為效果不花巧,我才會說它聲音不冷,是有音樂味。
我喜歡冷
上文我形容了它的反應很敏捷,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播放北京達人製作的「一鼓作氣」黑膠,完全體會出低音部份的優良設計,聽〈橫刀立馬〉開始時大銅鑔由細聲至響亮,我感受到聲音能量線性地增強,意味著單元的活動在每個段落都表現平均,聽〈鼓詩〉是另一番感受,平日聽慣大鼓衝擊心臟,叫人手心出汗,Reference Three的演繹是較有深度,勁力打出後仍感受到低頻緩緩下延,鼓的輪廓一如剛才所聽,清晰無誤,當播至中段,一輪密集式打鼓效果,中間夾雜了鼓棍滾動鼓邊,難得每聲都保持扎實的密度,隨著節奏變快,低音仍然沒鬆散,直到臨尾10秒,大鼓聲一下跟一下,無論聲音的定點和低頻量感,均表現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淡定,播放的一刻,金嗓子C-3900 前級的增益設於 24dB,音量是-30dB,唱頭拾訊後先經升壓牛放大34dB,然後傳送至唱放,進行第二次放大34dB,我想說的是當前聲浪十分大 ! 可想而知低音單元的線圈正在發出高熱,振膜進行激烈的往復活動,聲音毫無破綻,這種冷(靜)你可會欣賞 ? 假如這是冷聲表現,我會很喜歡 !
音響技術 NO.472 1.202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