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金漆招牌顯實力Bowers & Wilkins 801 D4 音效超群

文|大草



在很多發燒友的心目中,擁有56年悠久歷史的英國著名揚聲器品牌B&W(Bowers & Wilkins)絕對是名牌中的名牌,因為它的產品系列範圍極廣,品質有極佳口碑,能夠照顧不同層面發燒友的不同需要,全球用家多不勝數,而且有很多著名錄音室都是採用B&W的喇叭作為監聽器材,當然是B&W產品質素的最佳背書。此外B&W的設計團隊實力非常雄厚,不但與時並進,而且極具創意,就以旗艦800系列為例,幾十年來,每一次改朝換代,總能為支持者帶來無限驚喜,同時亦令業界迎來一定程度的衡擊。


悠長歷史

提到800系列,當然要由1979年推出的元祖級801講起,當時它是巿場上極少數分體安裝高、中、低音單元的高級揚聲器,是一種非常創新而又有明顯實效的先進設計。也正是由於B&W801的表現出色,上世紀80年代有不少著名的錄音室,也相繼選用801作為監聽喇叭,其中被認為是世上最佳的艾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更是B&W的長期忠實用家,換句話說,有數之不盡被全球發燒友奉為天碟級的錄音專輯,都是以B&W800系列揚聲器作監聽,其認受性之高自然是不言而喻。

第一代801的中音單元聲箱是木製的,廠方1982年推出以Fibrecrete製作中音單元箱體的801F,低音聲箱內置以MDF製作Matrix矩陣支撐模組的Matrix 801S2在1987年面世,1992年推出改良版Matrix 801S3,當B&W的傳奇喇叭Nautilus在1993年面世之後(在28年後的今天,廠方仍然在限量生產,有價有巿!),高音與中音聲箱改為與Nautilus相同設計概念的水滴形與渦輪引擎形箱體,而且低音聲箱兩邊側板與背板改為一體擠壓成U字形的Nautilus 801在1998年首次面世,N801的低音單元更由以往的12吋增大至15吋。2002年B&W推出獨立型號的旗艦Signature 800揚聲器,低音聲箱採用兩隻10吋低音單元。2005年B&W開發出25mm鑽石振膜高音單元,採用鑽石高音單元的800D系列於同年面世,這個時期800D與801D兩個型號同時存在。2010年B&W推出800D系列的第2代,型號以Diamond取代D這個英文字母,不過801這個型號已經消失了。2015年800鑽石系列的第3代面世,型號是D3,不過801仍然從缺。而高階D3型號的低音聲箱改用反向包覆式設計,即是前障板與左、右兩邊側板是一體擠壓成U形,背板是一件過的鋁合金板。到了廠方創立55週年的2021年,B&W宣佈推出800鑽石系列的第4代,也就是800D4系列。



800與801之謎

不過說也奇怪,今次B&W推出800D4系列,再也看不見800D4這個型號,反而一個與上一代800D3差不多模樣的新旗艦型號命名為801D4!對此廠方有以下的解說:「B&W在1979年推出第一個800系列的型號是801,第一款放在艾比路錄音室的B&W喇叭也是801,2021年是艾比路錄音室創立90週年,為了紀念這個特別時刻與及801這個型號的代表性,我們決定把新系列的最高型號改回801,同時亦會把放在艾比路錄音室的800D3換上801D4。」放在「音響技術」試音室的今期封面主角,便正正是B&W 801D4。

單從外表上看,801D4的確與800D3相差不遠,以體積計,高度(1221mm)只是高了9mm,濶度(451mm)多了38mm,深度(600mm)淺了11mm,重量(100.6kg)多了4.6kg,高、中、低音單元的尺寸和外觀也是一樣,不過實際上801D4有很多細節上的設計和製作上的提升並不容易察覺,畢竟花上六年時間才推出的新世代800系列,必定要有不少過人之處才能夠令一眾B&W的擁躉信服。


大量創新設計

究竟801D4有什麼重大改進?首先,低音聲箱與中音單元箱體交接之處的斜面頂板,由木製改為全鋁合金製作,並且舖上英國高級品牌Connolly生產的皮革,既堅固扎實又收高貴外觀之效。其次是安裝25mm鑽石振膜高音單元的實芯鋁合金車製水滴型管子容器加長至接近30cm,此舉不但令鑽石振膜的高頻響應更加開放,而且更容易「呼吸」,它與中音單元箱體的接合點,也從單點改為兩點退耦,更穩固之餘也有更佳的避震能力。(或許有很多朋友會對B&W的鑽石振膜是啞銀灰色而不是常見的閃亮透明而感到奇怪,其實它也是採用相同的化學氣相沉積((CVD)) 技術製成,只是它加上了鉑金保護塗層而已)此外,150mm Continuum FST音盆中音單元的製作也有新思維,它棄用發燒友俗稱蚊香的纖維彈波(fabric spider),改用名為Biomimetic Suspension的仿生中空懸掛支架,這個革命性設計可以大幅減少音盆背波的氣壓,從而減少中頻的音染並且提高清晰度。至於用實芯鋁合金車製,用來安裝中音單元的獨立渦輪引擎形箱體也有改良,腔體內除了設有五角星形的放射式支架之外,也裝有三隻名為TMD(Tuned Mass Damper)的圓形金屬阻尼器來吸震,而中音單元亦有一根長螺絲從磁鐵後方伸往箱體末端撐實作固定,中音箱體與低音箱體的連接點也採用新的耦合避震設計。




深思熟慮

801D4的Matrix矩陣支撐從以往的MDF改為實木夾板,支架正前方的橫切面加上鋁合金部件,並且以黏合劑和螺絲加固。在反向包覆式的聲箱前障板後面安裝雙10吋低音單元的位置(Matrix支架前端),鑲嵌了兩大塊鋁合金面板,250mm Aerofoil音盆低音單元先裝上金屬外框,再直接鎖在鋁合金面板之上,把諧振減至最低。此外,分音器的元件和線路板直接鎖在聲箱鋁合金背板之上,除了可以減低敏感的電容器受到聲箱內的氣壓影響之外,還有助散熱。801D4的聲箱底部圍著向下發射透氣管的位置裝上一塊鋁合金底板來進一步加固,令聲箱更加寧靜。最後,801D4的底座設計亦明顯經過深思熟慮,完全是為用家著想 —— 全金屬底座底部的東、南、西、北方位設有4個輪子,四支M12附有大型絲帽的粗身螺絲腳釘以2前2後方式安裝,後面兩枚腳釘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支可以從底座頂部調校高度的長螺絲栓。當用家要為801D4擺位的時候,4個輪子發揮自由移動的功效,方便到不得了,當選好位置之後,便可以把4支腳釘擰下來把喇叭承起,再鎖緊腳釘的螺絲帽加固,如果要保護地板可以在腳釘尖上套上附有磁吸的釘墊。由於底座後方的兩支腳釘相距較為接近,為了避免用家因意外而碰翻整座聲箱,只要把兩支長螺絲栓向下扭動直至輕力觸碰地面,便可收安全加固之效。整個底座的設計的確精明,唯一不便是要找人幫手才可以成功調整腳釘的高度。


無懈可擊

試聽801D4的地點是本刊的試音室,數碼訊源是CH Precision的四件頭SACD/CD播放組合(轉盤升級至D1.5),前級是Dan D’Agostino的Momentum HD,後級是Audio Flight的Strumento n˚8,接線是以Nordost Odin2為主,由於801D4是雙線分音,所以我以Valhalla 2推高頻,Odin2推低頻。地盒是新購入瑞典農夫的Olympus Ten Ten。

仔細觀察眼前這對801D4,再輕輕用手觸摸,雖然它只是舖上Satin Rosenut木皮,並不是閃亮的鋼琴漆終飾,但整體製作仍屬無懈可擊,高音頭和中音頭的焗漆,舖上Connolly皮革的斜面箱頂,單元的裝嵌與及金屬部件的接口位,在在都顯示出B&W旗艦揚聲器的王者風範,我實在找不到任何瑕疵,不過更大驚喜卻是來自801D4開聲之後......


傳真傳神

首先是聆聽近期熱碟「The Berlin Concert」,電影配樂大師John Williams以接近90高齡而能夠先後與世界兩大頂級樂團 維也納愛樂和柏林愛樂合作,應該是老懷安慰了,而大師與柏林愛樂的演出,毫無疑問是擦出另一個燦爛的火花。播開場曲的〈Olympic Fanfare And Theme〉,801D4把柏林愛樂團員精神抖擻的頂尖狀態盡顯無遺,小號手為了迎合大師的口味而轉用了聲音更璀璨明亮的美製樂器,那種齊整,合拍和嘹亮的金屬質感播得非常細緻,那種直衝雲霄的氣焰和餘音裊裊的空間感重現得十分真切,定音鼓和低音大鼓那種敲擊的質感,鼓皮的震撼,鐃鈸的輝煌和亮麗同樣播得傳真傳神,絕對有帶你到現場的音場再生能力,擺啱位置的801D4完全甩哂箱,聲音的能量感和密度感把整個試音室完全填滿,和同級的喇叭相比它儼然有點超班的味道。



聽女聲精選的「The Wonderful Sounds of Female Vocals」,〈Cry Me A River〉開首的大牛筋彈力驚人,有質又有量,結他的輕掃完全襯托起Julie London清脆而又懶慵的迷人嗓子,不但訊息的細節多得驚人,人聲在音場中立體浮現,吸引力大增。〈Tennessee Waltz〉裡的鋼琴,口琴和Double Bass同樣重播得有極高的像真度,鋼琴弦線的鏗鏘感,口琴簧片的共鳴與及牛筋的彈撥都是重現得栩栩如生,Holly Cole那把獨特的爵士唱腔把失戀的感情演繹得入木三分,一曲既終令人拍爛手掌。


最後重播「絳州大鼓20年紀念版」的〈打鼓山傳奇〉,嘿!801D4不但有能力把我帶到演奏的現場,一個2.6m和四個1.8m大鼓的超級震撼力,其餘二十來個卒鼓、校鼓、建鼓和大鼓的敲擊與鼓棍互擊那種浩翰場面,既有氣勢而又有條不紊,層次分明,激昂處有若萬馬奔騰,令人聽得無比興奮,熱血沸騰!



結語

B&W 801D4的零售價只是32萬,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揚聲器名牌的旗艦產品而言,我認為取價非常公道,如果你仔細研究它的設計理論和欣賞那近乎完美無瑕的製作工藝,再加上它那超卓全面的重播音效,32萬是賣大包價錢啦!


不負眾望的王者後裔

Bowers & Wilkins

801 D4


文|馬田


現在仍然活躍的音響老牌都是名氣大、信譽好。那種程度才算大 ? 最起碼普通消費者能說出品牌名字,當考慮購買該類型產品時,第一時間想起就是該品牌,這是名氣大了。Bowers & Wilkins 在音響界具代表性,最近發表新一代旗艦 801 D4,各地粉絲當然不可能冷靜看待,這段時間不論是否報導音響的媒體,全也爭相於網上社交平台發表、轉載報導,本刊極之榮幸獲得測試的機會,面對富有象徵意義的 B&W 新旗艦型號,我會有何感受 ?


重要任務


B&W 801 家傳戶曉,提起品牌的光輝歷史必然包括它,曾擁有或已擁有者均引以自豪,發燒友對新版本有很大期望是很正常,對於工程師來說,今趟任務絕對是不容有失。我看了官方介紹後,感覺 801 D4 的提升重點在於優化箱體結構及減少諧振,關鍵是造了什麼和如何造 ?


聲音幻像

讀者看了大草哥詳盡披露,相信已清楚各項優化細節,那我乾脆交代聽感好了。801 D4 身上裝有雙 10 吋低音單元,低音振膜愈大振幅速度便不會快速,在大功率驅動底下,除了播出龐大低頻能量之外,與此同時音箱承受著巨大衝擊力所引致的震動,諧振一旦形成便會污染聲音,因此,首項測試就是要聽它聲音有多乾淨,我選了 Reference Recordings 製作 「John Williams At The Movies」 SACD,播出三首「星球大戰」電影配樂,每逢測試大單元喇叭,我習慣坐於較後位置,這次刻意把座位拉到最後方,以便調升播放音量,發燒友都知道,星戰主題音樂的開場是很有氣勢,低音的衝擊感像太空船光速滑入宇宙,801 D4 播出的場面固然是宏大寬闊,內裡包含精細線條,我像化身成音樂指揮,看著樂團在前方落力用心演奏,位置分佈、樂器聲音強弱、每種樂器的形態...全也一目了然 ! 尤其是鼓聲反映出的真實感,定音鼓有十分特別的聲音表現,力度沉實之餘,聲音帶點龐大感覺,音調也極低 ,801 D4將鼓的特質、延伸頻率,甚至是整個鼓發出的共鳴效果,都播得栩栩如生,配上燦爛如像滿天繁星的通透高頻,無阻隔全方位滲透的空間感,把我拉進充滿科幻神秘的星空裡,無怪乎英國 Abbey Road Studios 使用 B&W 800 D3 作為監聽喇叭。


將精細變為常規

曾多次於文章裡提及我對高音、超高音單元的看法,重點不該只在頻率延伸,而是該振膜發出的聲音質感,以單元製作的悠長歷史,到了今天要生產能播放高於 20kHz 頻率的單元沒多困難,發出樂器具質感的聲音則有點難度,B&W 設計高音單元,投入了大量技術優化波導管、振膜、磁鐵,誰不知道鑽石振膜是高音單元的極品,但要看整體的配合啊 ! 每每是在播放鋼琴或小提琴音樂時,高音單元的本相便呈現,在眾多心水測試音樂之中,呂思清「四季名琴篇」佔很重要地位,專輯收錄的每段樂章是由不同生產年份,但同樣超過百年以上的名琴拉奏,聲音的特質、高音延伸、腔體共鳴...均會考驗出單元表現,今次播放的 SACD 版本是 2017 年發行,效果相當細膩。平時聽「四季」我會跳過第一首音樂,原因是聽得太膩了!今次卻一反常態,竟被雍容華貴的琴音攝去心神,弓弦起落奏出泛音不絕,力度不重不輕,顯出靈活巧妙動作,從聲音聯想出拉奏的形態,是 High-End 喇叭常有的表現,但再深一個層次,感受到演奏者與樂器的關係,那是非比尋常 ! 這個錄音傳神的地方是捕捉了呂思清的微細動作,我感覺他不是木訥在麥克風前,做出機械反射式拉奏動作,而是正領略著琴音的感動,不自覺做出微細擺動,801 D4 似在施展魔法,透徹呈現每個舉動,這更令我清楚了解,其實喜歡的是 Stradivari 音色,正確來說是呂思清拉奏 Stradivari 百年名琴,在他肩膀上引發的琴腔共鳴與別不同,脹大時飽滿潤澤,琴音延綿通透,當中的微細動態在演奏夏季樂章時,豐富得叫我心花怒放,他與多倫多室樂團合奏的部份,互相輝映奏出繽紛層次,這段樂章的快板常被用作器材示範,發燒友會被演奏的爽快速度吸引,而我則留意動態與層次之間有否達到平衡,801 D4 顯然是超線性表現,流暢的延伸和聲音高度融合,是告訴我單元之間全無相位不協調,釋出的量感比例亦恰到好處,就我的經驗,高端喇叭的優劣是取決於設計者如何劃出平衡界線,今代 801 D4 當然保留了品牌個性,但不至於蓋過所有,在細節與動態兩者之間做了理想的平衡,果然是不負發燒友眾望 !



Bowers & Wilkins

801 D4

消失的淚滴


文|鍾啟源



製作態度維持與時並進的Bowers & Wilkins一直邁步向前,透過連串技術突破,一而再地演化出一代更勝一代的超級揚聲器。正因如此,今天眼前所見的B&W 801 D4與初登場時的B&W 801,雖然無論從造型到應用技術都因持續蛻變而顯得大異其趣,只不過看似迥然有別的B&W 801 D4,在基礎理論上卻與原版設計沒有明顯分別!


繁複的Matrix蜂巢式內支撐聲箱結構、由電腦模型程式處理的分音網絡、到創先河地採用雷射光束進行檢測等種種劃時代設計手法,從不斷變革的B&W 801 D4表面雖然不容易看得出來,但響應時代進步衍生出來的微妙演進,實際卻秉承原版製作起默默發揮技術突破作用,讓打從研發當初便已費盡心血針對錄音室要求進發的B&W 801,一直緊貼專業應用範疇釐定的標準,以革命性超前技術幫助臻達精準無誤音樂重播理想。


B&W Matrix 801於1988年正式進駐Abbey Road錄音室後,不斷演化的每代B&W 801,持續到現在都是這間英國著名錄音室的囊中物。有幸這對最新面世的B&W 801 D4今天也進入《音響技術》試音室,讓我有機會一嘗達到錄音室監聽標準的揚聲器實際聲效表現到底會是如何?把錄有Debbie Wiseman在英國Air Studios內指揮國家交響樂團的夏布里耶《西班牙》狂想曲之唱片放進CH Precision D1.5轉盤的碟艙後,這段採用現場一次過直接錄音的音樂在B&W 801 D4聲音再現下果真精彩,除了動態變化渾然天成外,音場立體感更是超級,前後層次分明地展現得玲瓏浮凸,整個音場栩栩如生地活現在面前。作品前段微弱中閃閃發亮的打擊樂器在明快管弦樂節奏中顯得絲絲入扣,中段木管和銅管聲悠揚悅耳地擦出微妙火花,夾雜著弦樂組色彩繽紛的撥弦更添美滿,後段低音提琴和定音鼓重擊帶動出來的無匹勁道,把作品無窮迫力逐步推上一浪又浪的高潮,緊湊表現聽得我樂不可支,在B&W 801 D4細節纖毫畢現的聲效表現下,此曲奔放自由浪漫色彩顯得多姿多彩,灼熱音樂張力讓我聽得熱血沸騰。


重播Fabio Luisi指揮蘇黎世愛樂團演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龐大樂團陣容得到枝葉茂盛的整體性彰顯,帶詭譎故事性的樂曲推進呈現出姿態萬千的多重變化,其中Bartlomiej Niziol的小提琴演奏在B&W 801 D4揮灑自如的聲音表達下顯得嬌艷欲滴,除在這個環節上不會乾涸無表情外,更把細部刻劃所帶刁橋扭擰,毫不掩飾地輕柔暢快無瑕展現,可見鑽石高音配以Aerofoil雙低音,加上裝嵌在渦輪結構獨立鋁合金聲箱的150mm Continuum振盆FST中音單元天衣無縫整體性結合,有效帶動出精確無誤的傳真聲音,絢麗色彩更幻化出迷人動感節奏和韻律,而最重要的是整對淚滴形B&W 801 D4在正確擺位後消失於無形,為聽者遺留下來的是個空間感深寬度驚人之3D立體音場!


801 D4規格

■頻應:13Hz - 35kHz ■靈敏度:90dB ■阻抗:8Ω (最低3Ω) ■體積:1221高 X 451闊 X 600深 (mm) ■重量:100.6kg ■零售價:HK$320,000

■查詢:Sound United HK.3900 0120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2年3月號第486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1,127 views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