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 Pro iDSD Signature 旗艦解碼連耳擴 魚與熊掌皆可兼得
文|Keith
今次測試的主角是iFi的旗艦解碼連耳擴Pro iDSD Signature,事緣是在音響展中經過代理聲望音響展位時,看到它的身影簡單小巧而且功能齊全,筆者當刻把它的名字記在腦海中,回家後上網看一下它的規格,於是在展會後就聯絡代理借來測試。為何它如此吸引筆者?因為它的身形纖巧之餘而且功能強大、可玩性甚高。
數碼味退卻
Pro iDSD Signature 左右聲道各使用兩粒Burr-Brown Bit-Perfect DSD 和 DXD DAC 的叠層結構的解碼芯片(圖1),再配合新的 XMOS XU216 X-Core 200 系列 16 核處理器,除了部份特定的數碼濾波器外,幾乎所有數碼處理都能夠做到 Bit-Perfect輸出。另外它還有一枚 Crysopeia FPGA芯片,專門負責數碼濾波器和 DSD 升頻處理,它可以將PCM和DSD檔案升級為DSD512和DSD1024,而所有輸入的音樂訊號會先傳送到內存緩衝區Global Master Timing時鐘進一步重新計時並且進行de-jittered (去抖動)處理,以消除Jitter 再輸出到DAC 進行下一步處理,而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提及過的 X-Core 200處理器和FPGA同樣是經由此時鐘所驅動的。除此強大解碼規格外,Pro iDSD Signature 在輸出部份更是膽石兼備,用家可以隨心選擇晶體管(Solid-state)或真空管(Tube)/(Tube+)作訊號放大,而它配對了兩支General Electric 5670,而且還附送了旗艦電源潔淨器iPower Elite(圖2),根據代理聲望音響的資料,iPower Elite的單獨零售價為HK$2,399,顯得Pro iDSD Signature更具吸引力。
多而優的功能
開箱後發覺Pro iDSD Signature 的輸入輸出端子非常豐富,包括 USB Type B、S/PDIF 數碼同軸、AES/EBU 平衡輸入之外,還有Wi-Fi 無線接收器和RJ45 網線,可兼容多個串流平台如Tidal、Spotify、Napster、QQ Music等與及DLNA播放(圖3)。 Pro iDSD Signature 機背亦有提供一個 microSD 記憶卡槽,如果在工作的時候想簡單播放背景音樂,不想接駁電腦或 NAS 的話,Pro iDSD Signature 機背亦有提供一個 microSD 記憶卡槽,從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安裝一個DLNA 播放 App 便可,甚至可從iPhone、iPad或Mac上AirPlay到Pro iDSD Signature 享受簡單快捷又多樣性的播放體驗。輸出端子方面,設有一組 XLR 和 RCA 插口,提供「Pro(Var)」、「Pro(Fixed)」、「Hi-Fi(Var)」和「Hi-Fi(Fixed)」四個輸出模式,可以將訊號輸出設置為不同的電平供應前級或有源喇叭甚至錄音室的音響設備使用。而在前面板上的耳機輸出部份,設置了 6.3mm 非平衡、3.5mm 非平衡和 4.4mm 平衡插口,提供 0dB / 9dB / 18dB 增益設定,Pro iDSD Signature 的耳機功率輸出在 16Ω 負載下提供了 4200mW 的輸出,而輸出電壓以 600Ω 負載計算達至 11.7V,足以驅動大部份的大食耳機和頭戴式耳牛。
十來秒轉換聽感
今次使用了Focal Stellia 耳筒測試耳擴功能,推動106dB 的Stellia 對Pro iDSD Signature來說可謂輕而易舉,開初筆者使用了真空管(Tube) 模式,聽了大約半小時,發現音色溫暖自然,聽一些小品樂曲的確非常悠揚悅耳,之後再試試爆棚的「見龍卸甲」發覺略為差一點暗勁,於是決定用十多秒時間調至晶體管(Solid-state) 模式,馬上便把剛才的美中不足一掃而空,由整體的氣勢以至控制力盡顯晶體管的優勢。
另外一個測試是在兩聲道上,主要是把Pro iDSD Signature作解碼之用,把音檔儲存於I-O Data Soundgenic 經Zu Audio Event MK II USB 線接駁到Pro iDSD Signature作解碼,再接駁到Rogue Audio RP-9前級和同廠Stereo 100後級,Inakustik LS404 喇叭線接駁KEF R700喇叭。
首先聽Harold Farberman的「The All Star Percussion Ensemble」,筆者先用到晶體管(Solid-state)來聽聽效果,發覺所表現的樂器線條可謂棱角分明,結像和定位感覺比其他兩個模式稍稍優勝而又不失音樂感,在寒舍的聲音表現小總結是Solid-state 相對適合播放大型樂章,最能表達立體感和層次。
再來試Norah Jones「Come Away With Me」伴我同行20th Anniversary Super Deluxe Edition唱片,在真空管(Tube)和(Tube+)兩個模式中我反覆聽了數次,最後選擇了真空管(Tube),因為它在歌聲和音樂感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情感表達亦非常出色,個人認為播人聲為主的音樂它是最出色而且又是最耐聽的。至於Tube+ 模式同樣精彩,在同一曲〈Come Away With Me〉中,歌聲亦更具質感,在電晶體模式的乾淨、爽朗和Tube模式的柔美之間作一個不錯的平衡,音場比Tube模式寬闊,人聲的尾音亦比較多一點細節,這可能就是筆者在兩者之間較難下定論的原因,最終可能我當時是比較喜歡膽的柔美與自然的聽感,所以最終敲定了Tube模式較為合自己口味,但站在在用家的角度而言,有選擇永遠都是最好的!
再播放Mie Joké 「Etrenne」的〈Fly Me To The Moon〉 時,開始時的鋼琴的璀璨亮麗、琴身非常具份量感,按鍵的細節清晰明確,整體音樂感更鮮活,背景亦非常乾淨,Mie Joké的歌聲有感染力之餘,亦清晰保留很多Mie Joké演唱時的齒聲和呼吸細節,把整段音樂有血有肉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