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 Giro MK II簡約時尚
- 音響評測
- Mar 29
- 5 min read

文|Kelvin
AMG,車迷可能會立即聯想到Benz的AMG版,雖然同樣來自德國,不過此AMG 不同彼AMG,專門研發和製造黑膠唱盤和唱臂的音響廠AMG全名是Analog Manufaktur Germany,座落於慕尼黑北部Deining鎮,創辦人Werner Röschlau是一位機師兼工程師,他開發的9W1唱臂獲得很好的評價,於是在2011年與兒子Julian Lorenzi成立AMG,繼而推出9W2(9吋唱臂)和12J2(12吋)唱臂,然後在這基礎上再發展出“Turbo” 版 - 9WT和12JT,令用家更靈活方便和更精確地進行各方面的調校。除了唱臂,AMG還開發出三款唱盤,分別是Giro,Viella和旗艦Viella Forte。無論是唱臂或唱盤,製作上都是非常精準和高質的,這也是AMG的宗旨。
多年前我在香港代理的showroom已經留意到AMG這個德國唱盤,因為Viella的外型相當特別,Viella配上自家唱臂12J2,就是給人一種簡約時尚的感覺,我特別喜歡用上木邊的版本,當時真的夢想將來可以擁有一台。

Giro MK II 唱盤
相對Viella,Giro就比較親民,2015年上市,直至2022年才推出升級改良版本Giro MK II,在外觀上,MK II 的轉盤比第一代加厚了,而重量多了40%,令轉動時更加穩定,另外,驅動方面採用了瑞士製造的DC摩打,標準跟盤的是一隻類似手提電腦用的電子牛,用家也可以升級用原廠的LPS。
玩黑膠,我喜歡自己動手,Giro MK II 的組裝是非常簡單的,主要分為轉盤和基座,首先將基座放好,大致調校好水平,基座有三隻腳而其中兩隻是可以用附上的六角匙批進行調節的,Giro是帶動的唱盤,將皮帶套在轉盤底下,放上轉盤時,可以用右手手指勾著皮帶,將轉盤放落轉軸的同時把皮帶套上摩打的轉軸,基本上就完成了,然後可以量度和微調轉盤的水平,也是利用基座的那兩隻腳就可以了,Giro是很精準的唱盤,水平調校的準確度對聲音會有明顯影響。最後,接上電源就可以測試轉速和進行微調了,轉速33-1/3和45轉的按掣位於基座右邊,除了轉速的選擇,微調也是利用這兩粒掣的,非常方便。
關於片壓
我玩黑膠十幾年,試過使用不同的片壓,有得亦有失,我一直都不用片壓的,因為我比較喜歡從容和活潑的音色,Giro MK II跟有原裝片壓,放上之後是需要扭緊的那種設計,使用這種片壓,技巧是不可扭得太緊,這種片壓對付輕微的「魷魚」碟是很有用的。Giro 用上原裝片壓,聲音仍然保持活潑,這的確令我感到意外,也令我對片壓的使用有所改觀。
AMG 9W2 / 9WT Turbo 唱臂
Giro MK II 可以跟支原廠9W2唱臂,也可以升級用9WT Turbo版本,臂線是需要另外購買的,無論是那一款AMG唱臂,用家都可以進行VTA,Anti-skating 和Azimuth等各項應有盡有的調校,AMG可以算是軸承臂吧,只不過它的設計與別不同,臂管是幼細型的,與唱頭殼是一體化的設計,外型上簡潔而造工精細,無論外觀或拿上手的感覺,都是非常之高質素的,當然,這也對得起它的身價吧!
相對Turbo版本,我更喜歡基礎版的簡約,不過,如果你間中會換唱頭,又喜歡各種微調,Turbo版的確十分方便,不需要使用六角匙就可以進行微調,而且感覺上更加精確。當然,各花入各眼,有人鍾意Turbo版的那種「精密機械」的感覺吧。
在Giro MK II上安裝9W2/9WT唱臂也是非常簡單的,在Giro基座上已設有專用臂座,只要將臂線由底下穿上臂座再接上唱臂,然後將唱臂插入臂座就成了。
安裝好9W2之後,我將自己一直在使用的Acoustical Systems Fideles Sublime動鐵唱頭裝上,這粒唱頭輸出有3.8mV,可以直入Kondo KSL-M7的內置唱放,那麼簡單就可以開始享受黑膠唱片了。
有朋友看見我玩AMG Giro就要求來家訪試聽,另外又問到9W2和Turbo版本的分別,於是我就直接問代理借來9WT Turbo,我自己對Lyra唱頭很感興趣,代理更將Lyra Kleos預先裝上9WT,那麼,只要簡簡單單地更換唱臂和做些少微調就可以開聲了。Kleos是MC唱頭,那需要接入獨立MC唱放(TriangleART Reference Phono)再入前級。
我喜歡聽古典音樂,平時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聽古典,每年去聽十幾廿場音樂會也是「例行公事」,我也喜歡聽爵士和流行歌曲的,只不過偏重古典音樂,音響的取向也如是。每每測試音響器材,我都會聆聽大量不同種類的唱片,以求獲得比較全面和客觀的聽感。
試聽AMG Giro MK II,開頭一段時間都是用9W2 搭載AS Sublime唱頭,用M7的內置唱放,這個組合最為簡單,聽人聲特別吸引,但並非一般人認為MI頭播流行曲的那種比較偏中頻厚聲的感覺,就算是播放古典音樂,也很全面而動聽的,只是比較偏向舒服的「嘆世界」取向。後段改用9WT配Lyra Kleos MC頭,這是另一個層次,以下的聽感分享,主要是基於這個組合。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AMG的唱盤唱臂是很精密的器材,即使很細微的調校,聲音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Michael Rabin的名盤The Magic Bow,頭版黑膠唱片已是天價,多年前我買了一張再版,名為Michael Rabin in Memoriam (Seraphim標籤),當中包括Massenet : Méditation from “Thaïs” (沉思曲),就是那首當年粵語長片中的悲傷場面的常用配樂,小提琴演奏的showpiece,Rimsky-Korsakov-Heifetz :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野蜂飛舞)和Sarasate : Zigeunerweisen (流浪者之歌)等等,Michael Rabin玩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在1:09的時間內完成,這是非常快的版本,又要快,又要清楚交代每粒音符和節奏,難度是非常之高!這版本是有樂團伴奏的,重播的時候,除了聽支小提琴,也需要留意樂團的聲音和平衡度。
即使調校未到位,你也可以感覺到蜜蜂在飛舞,或者,那是一隻很休閑的蜜蜂,或者是沒精打彩的蜜蜂,不過當你將唱重和VTA都調到恰到好處,差異可能少於0.02g的針壓又或者丁點的VTA,那蜜蜂就彷彿在陽光明媚的早上,穿梭飛舞於花間,忽上忽落,左穿右插,充滿生氣。

除了小提琴,鋼琴也是我在測試時必聽的,其中常用的一張唱片是Horowitz in Moscow (原版),這是1986年的現場錄音,Horowitz離開出生地超過60年後,在82歲高齡再次踏足故土,以琴聲感動萬千樂迷,雖然那麼大的年紀,你可以感受到他與鋼琴已融為一體,完全的隨心所欲,每首樂曲都那麼動聽,尤其是選自兒時情景(Kinderszenen)的Träumerei,更是感人。
這張唱片的錄音動態很大,完全沒有壓縮的感覺,發燒友喜歡用第一面最後一首Etude in D sharp minor來玩測試,因為動態太大,大部分情況都會有幾粒爆音,如果唱頭好再加上調校完美,聽講是有可能做到沒有一粒爆音的。(註:再版黑膠唱片或者CD是沒有這效果/問題的。)
至於大型樂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曲都是我日常聽的音樂,用AMG Giro MK II播放是比較有優勢的,尤其是音場和立體感,由於轉盤用特殊物料,令背景特別寧靜,碟面質素好的情況,空白位你是完全聽不到聲音的,於是,你可以相對清晰地聽到樂曲中更多的細節,各種樂器的分隔度也更佳。
總結:
AMG Giro MK II連原廠 9W2唱臂屬於港幣十萬元級的組合,總括來說,Giro MK II配搭原廠唱臂,音色是比較理性、乾淨、速度凌厲,最令我喜愛的是她的活生感,另外當然就是她那時尚的造型,選擇唱盤,音色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不過外型或者會贏得更高的分數吧。
Giro MK II 唱盤規格:
■驅動方式:皮帶驅動(Belt drive)■避震方式:硬盤■摩打:12V瑞士製DC摩打■轉速:33 1/3、45 RPM(可微調)■轉盤(Platter):POM,直徑304mm (12吋),厚50mm,重量5.6kg■重量:12.8kg■零售價:HK$58,999
9W2 / 9WT 唱臂規格:
■類型:固定支軸唱臂■有效長度(Effective Length):229.0mm(9吋)■有效質量(Effective Mass):9.1g■抗滑(Anti-skating):有■Azimuth調節:有■VTA微調:有■零售價:HK$51,999
■代理:聲望音響. 21560789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4年12月號第519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