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富有情感深度和抒情之美的德伏扎克大提琴協奏曲


VOX-NX-3034CD

文︱Simon


安東尼.德伏扎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1904) 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是大提琴協奏曲目中最受喜愛和最常演奏的作品之一。這首協奏曲創作於1894年11月至1895年2月之間,是德伏扎克音樂職業生涯中一個特別富有成效的時期。


德伏扎克的好友、著名大提琴家哈努斯.維漢(Hanuš Wihan)委託他創作了這首協奏曲。維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提琴演奏家,他找到德伏扎克,想寫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以展示他的精湛技藝和大提琴豐富的歌唱音調。德伏扎克最初對接受委託猶豫不決,因為他以前從未寫過大提琴協奏曲,並且認為大提琴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獨奏樂器。然而,他最終決定接受這個項目,因為他希望創作一部探索大提琴抒情和表現力的作品。


這首協奏曲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德伏扎克利用他對捷克民間音樂的深入瞭解和對管弦樂的掌握,創作了一部技術要求高、音樂豐富的作品。該協奏曲以其抒情的旋律、豐富的和聲和戲劇性的對比,以及獨奏大提琴與管弦樂隊的無縫融合而聞名。


德伏扎克將這首協奏曲獻給維漢,儘管最初有一些批評和對樂譜的修改,但這首協奏曲已經成為大提琴的主要曲目,並被廣泛認為是德伏扎克最好的作品之一。這首協奏曲經久不衰的受歡迎程度,證明德伏扎克作為一名出色作曲家的技巧,以及他創作出能打動聽眾內心和靈魂的音樂的能力。


這張專輯由生於捷克的英國指揮家、教師和鋼琴家揚.沃爾特.蘇斯金德(Jan Walter Susskind,1913-1980)帶領聖路易士交響樂團演繹德伏扎克這首作品,獨奏者是加拿大出生,其後移居英國的大提琴家莎娜.尼蘇華(Zara Nelsova, 1918-2002)。尼蘇華最為人談論不休的一件事,是她在年僅13歲時在倫敦舉行了首演獨奏會,並作為獨奏家與馬爾科姆·薩金特爵士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多倫多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手,並於1942年在紐約市政廳進行了她在美國的獨奏首演。從1942年到1944年,她是音樂學院絃樂四重奏的大提琴手。她使用的是一把1726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


演奏德伏扎克的大提琴協奏曲,對任何大提琴演奏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曲子對獨奏家的技術要求很高,才能發揮出樂曲情感深度和抒情之美,這當然不會難到尼蘇華,只是給她一個炫技的機會;她對樂曲中的技術掌握是能人所不能;快速段落的敏捷性,以及對音樂動態和發音的控制猶如探囊取物,把德伏扎克這首大提琴協奏曲的抒情旋律、富有表現力的樂句和情感的深度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柔板的溫柔抒情到終曲的活潑活力,把協奏曲的各個樂章之間建立無縫的連接,在整個演出中保持連續性和流暢感。最特別的是:這首協奏曲非常注重獨奏者和管弦樂隊之間的對話,尼蘇華與指揮和其他音樂家建立了牢固的音樂聯繫,協調了動態、節奏變化和合奏平衡,眞的是能人所不能。


差點忘了附送的四首短曲,我最喜歡由Ruggieron Ricci演繹的第六段和第七段Romance和Mazurek,Ricci的小提琴音色美得讓人醉倒,引用《晉書》上兩句讚美詞,真的是“精彩秀發,容止可觀”,絕!



※ 本文輯錄自【音響技術】2024年5月號第512期 ※

●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翻印、網上轉載及節錄 ●

53 views
​最新文章